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职场文档 职场文档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样板_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tamoadmin 2024-08-31 人已围观

简介1.2019年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文2.景区卫生管理制度怎么制定?3.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制度4.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法律分析:1、《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悬挂在明显位置,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上岗。2、成立卫生管理组织,设立卫生管理人员,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卫生资料档案。3、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卫生,室内无积尘,地面无痰迹和垃圾。加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设施保

1.2019年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文

2.景区卫生管理制度怎么制定?

3.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4.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样板_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1、《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悬挂在明显位置,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上岗。

2、成立卫生管理组织,设立卫生管理人员,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卫生资料档案。

3、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卫生,室内无积尘,地面无痰迹和垃圾。加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设施保持正常使用,空调器(系统)定期清洗消毒。有防蝇、蚊、蟑螂、鼠害的设施,经常检查设施使用情况。

4、设置公共用具清洗消毒间,配置清洗消毒设施,污染物品和清洁物品分开存放,标识明显,消毒间内不存放个人物品和与消毒无关物品。做好公共用品消毒记录。设有专用布草间和专用杂物间,布草间内有带门专用布草柜,布草应分类存放。

法律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第三条 公共场所的下列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一)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

(二)水质;

(三)光、照明;

(四)噪音;

(五)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

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和要求,由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

第四条 国家对公共场所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卫生许可证”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

2019年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文

法律分析:《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于2011年2月1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卫生管理

第三章卫生监督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景区卫生管理制度怎么制定?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1991年3月11日卫生部令第11号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院一九八七年四月一日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院各部、委、局卫生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卫生防疫机构的领导,健全机构,充实公共场所卫生技术装备和人员。

 第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对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

 国境口岸及入出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机场、车站、码头等候室等公共场所和国内民航客机、铁路客车、客轮以及主要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并接受所在地地、市以上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其主要对本系统外营业的公共场所以及尚无卫生防疫机构进行监督的单位由地方卫生防疫机构实施卫生监督。部队、学校以及其他系统所属的对社会开放的公共场所由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实施卫生监督。

 第二章卫生管理

 第四条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监督和指导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工作,其中个体经营者的培训考核工作由所在地区卫生防疫机构负责。

 培训的具体要求:

 (一)卫生防疫机构按全国“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教学大纲”编写教材;

 (二)公共场所卫生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培训学时,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卫生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

 (三)卫生防疫机构对受训人员的培训进行监督审核,对合格者在“健康合格证”上加盖考核合格章。

 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取得卫生知识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四)从业人员每两年复训一次。

 第五条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规定:

 (一)旅店业、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下同)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它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

 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上岗前须取得“健康合格证”。

 公共场所内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按《食品卫生法(试行)》有关规定执行。

 可疑传染病患者须随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

 (二)公共场所主管部门负责健康检查的组织安排和督促检查工作。经营单位每年向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提交应进行健康检查的人员名单,并根据健康检查的结果,对患有《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疾病和其它传染性疾病者应调离其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卫生单位承担健康检查工作。健康检查应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认真记录,建立档案。医疗卫生单位在健康检查两周内应向受检单位发出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合格者由卫生防疫机构发给“健康合格证”。

 (四)“健康合格证”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五)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颁发的有关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条患有《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疾病卫生管理标准:

 (一)性肝炎肝炎患者经系统治疗后基本痊愈(主要症状消失,肝区无明显压痛及肿大,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可恢复原工作。乙肝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需经六个月观察无恶化,可恢复原工作。

 乙肝携带者若e抗原阳性,不得从事理发美容业、公共浴室业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二)痢疾(包括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便培养阴性,停药后两周内大便培养三次阴性者,可恢复原工作。

 (三)伤寒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便连续培养三次阴性者可从事不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经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观察,第二年粪便检查连续进行两次培养阴性者,方可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四)活动期肺结核活动期肺结核和痰带菌者应隔离治疗,痰培养阴性或一周内连续痰涂片两次阴性,达到临床治愈方可恢复原工作。

 (五)皮肤病化脓性皮肤病、渗出性皮肤病及接触性传染的皮肤病患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治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

 (六)其它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需治愈后方可从事原工作。

 第七条“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规定:

 (一)“卫生许可证”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由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负责发放管理。

 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卫生职能部门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机场、车站、码头等候室等公共场所和国内民航客机、铁路客车、客轮以及主要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二)经卫生防疫机构进行审查监测确定主要卫生指标符合卫生要求,百分之八十以上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的经营单位方可取得“卫生许可证”。

 (三)对经营多种公共场所的单位只发放一个“卫生许可证”,并注明其兼营项目。因违法而需注销其中某个经营项目时,在“卫生许可证”的相应处加盖注销章,被注销经营项目的单位经卫生监督监测认定合格后,可申请恢复被注销的经营项目,并换发新证。

 (四)“卫生许可证”发放程序:

 (1)申领“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到所属卫生防疫机构领取并填写“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申请书”,经主管部门审核后送卫生防疫机构。

 (2)卫生防疫机构委派卫生监督员按卫生标准和要求进行审查和监测,对符合要求的发给由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的“卫生许可证”。对审查、监测的资料应存档备查。

 (五)新建、扩建、改建公共场所或变更营业项目的应按上述程序申领“卫生许可证”。

 (六)“卫生许可证”每两年复核一次。复核时,经营单位应填写复核登记表,经审查、监测合格的在复核登记表上加盖“审核章”。逾期三个月未加盖“审核章”者,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七)“卫生许可证”应用墨笔填写,字迹清楚。单位名称要写全称。“卫生许可证”应悬挂在明显处,以便监督检查。“卫生许可证”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八)申请开业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经卫生防疫机构审查监测后确定不符合卫生要求者,应取改善措施,达到卫生要求后发给“卫生许可证”。

 卫生行政部门应自卫生防疫机构接到“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申请书”之次日起两个月内,对审查合格者签发“卫生许可证”。

 (九)遗失“卫生许可证”者应及时到发证机关报失补领,歇业单位应到发证机关注销“卫生许可证”。

 第八条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和个人需防止危害健康事故的发生。

 第九条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

 (一)报告范围:

 (1)微小气候或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生活饮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和中毒;

 (3)公共用具、用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4)意外事故所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中毒。

 (二)事故报告责任人是经营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其他人员也有义务报告。

 (三)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三名以上(含三名)受害病人时,事故报告责任人要在发生事故二十四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国内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等所属经营单位,应同时报告本系统卫生防疫机构,随即报告主管部门,必要时(如重大事故和可疑刑事案件等)必须同时报告公安部门。

 (四)卫生防疫机构在接到报告二十四小时内会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及处理意见于一周内写成“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现场调查报告书”,报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上级卫生防疫机构、事故单位的主管部门和事故单位,并建立档案。

 第十条《条例》第九条中“妥善处理”包括抢救受害者脱离现场,迅速送病人到医疗机构,防止事故的继发。确保不扩大危害范围和不继续恶化环境,以及在不影响上述情况前提下保护好现场。

 第三章卫生监督

 第十一条各级卫生防疫机构的监督职责分工按卫生部发布的有关规定执行。

 上级卫生防疫机构有责任对下级卫生防疫机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各级卫生防疫机构之间要明确分工,避免遗漏或重复监测。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防疫机构对下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当地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处理不当的违反《条例》的案件,有权纠正或重新处理。

 第十二条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必须定期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一级卫生防疫机构上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报表及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职责:

 (一)对管辖范围内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

 (二)宣传卫生知识,指导和协助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三)根据有关规定对违反《条例》有关条款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罚建议。

 (四)参加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五)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索取有关资料,包括取证照相、录音、录相等,调查处理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

 (六)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交付的其他任务。

 第十四条根据工作需要卫生防疫机构可设置助理卫生监督员。助理卫生监督员在卫生监督员的指导下,协助卫生监督员执行上述工作。

 第十五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助理卫生监督员条件:

 (一)政治思想好,遵纪守法,工作认真,作风正派,秉公办事,身体健康。

 (二)卫生监督员具有医士以上(含医士)技术职称,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一年以上,掌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业务和有关法规,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专业人员。

 (三)助理卫生监督员具有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一年以上,或具有医士(含医士)技术职称,熟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业务和有关法规,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第十六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助理卫生监督员守则:

 (一)学习和掌握《条例》、《细则》及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执行任务做到依法办事,忠于职守,秉公办事,礼貌待人,不得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索贿受贿。

 (三)执行任务时应着装整齐,佩戴“中国卫生监督”证章,出示监督证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认真填写记录。

(四)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第十七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助理卫生监督员可按每三十至六十个公共场所设一人的比例配置。县以上(含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从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符合卫生监督员和助理卫生监督员条件的可作为卫生监督员和助理卫生监督员。

 第十八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同意后,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同级人民批准发给证书。助理卫生监督员由县或地区级卫生防疫机构提名,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同意后,由县或地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发给证书。

 第十九条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被免去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和助理卫生监督员者,须及时交回证件和证章,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的任免及数量,由院各主管部门参照本细则第十七条自定,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公共场所建设项目设计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一)凡《条例》第二条所列公共场所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选址、设计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设计说明书中必须有卫生篇章。其内容包括设计依据、主要卫生问题、卫生保健设施、措施及其预期效果等。

 (二)凡受周围环境质量影响和有职业危害以及对周围人群健康有影响的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必须执行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书制度。卫生评价报告书应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施工设计前完成。

 (三)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应将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书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审查同意的建设项目发给“建设项目卫生许可证”。建设单位取得“建设项目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办理施工执照。

 (四)设计及卫生评价报告书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需更改仍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意。

 (五)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应通知卫生防疫机构参加。验收合格者方可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卫生评价资格单位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并发给资格证书,报卫生部备案。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三条对违反《条例》和本细则有关规定的单位或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二十元至二万元、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处罚。上述处罚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警告处罚:

 (1)违反《条例》第六条,卫生制度不健全或从业人员未经卫生知识培训上岗者;

 (2)违反本细则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不按时进行健康检查者;

 (3)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一项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者。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二十元至二百元罚款:

 (1)有本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经警告处罚仍无改进者;

 (2)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两项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者;

 (3)违反《条例》第七条,未获得“健康合格证”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者。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一百元至四百元罚款:

 (1)有本条第二款所列情形经处以二十元至二百元罚款仍无改进者;

 (2)不调离《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疾病患者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二百元至八百元罚款:

 (1)有本条第三款第二项所列情形经处以一百元至四百元罚款仍无改进者;

 (2)违反本细则第五条第四款的规定,涂改、转让、倒卖、伪造“健康合格证”者;

 (3)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三项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者;

 (4)违反《条例》第八条的规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者。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四百元至一千五百元罚款:

 (1)有本条第四款第二、三、四项所列情形经处以二百元至八百元罚款仍无改进者;

 (2)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有四项以上(含四项)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者;

 (3)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三款,拒绝卫生监督者;

 (4)违反本细则第七条第七款的规定,涂改、转让、倒卖、伪造“卫生许可证”者。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八百元至三千元罚款:

 (1)有本条第五款第二、三、四项所列情形经处以四百元至一千五百元罚款仍无改进者;

 (2)违反《条例》第九条,发生危害健康事故未及时报告者。

 (七)违反本细则第二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未取得“建设项目卫生许可证”而擅自施工者处以一百元至三千元罚款,并可视具体情况责令其停止施工。

 (八)违反本细则第八条,造成危害健康事故者处以一千五百元至二万元罚款:

 (1)受害人数(不包括死亡)在一至十人者罚款一千五百元至三千元;

 (2)受害人数(不包括死亡)在十一人至五十人者罚款三千元至八千元;

 (3)受害人数(不包括死亡)在五十一人以上者罚款八千元至一万元;

 (4)造成死亡者罚款一万元至二万元。

 (九)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责令七天以内停业整顿处罚。经停业整顿处罚后仍无改进者,可延长其停业整顿期限至九十天止:

 (1)违反本细则第八条的规定,经卫生防疫机构确定需要取紧急措施者;

 (2)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

 (3)经两次罚款处罚后仍无改进者。

 (十)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吊销“卫生许可证”处罚:

 (1)经九十天停业整顿处罚后仍无改进者;

 (2)违法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

 第二十四条对三千元以下罚款须经卫生防疫机构审议批准。停业整顿及超过三千元的罚款须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吊销“卫生许可证”由原发证单位批准。

 第二十五条《条例》第十五条中“对受害人赔偿损失”的赔偿包括医药费、误工费、生活补助费、丧葬费、遗属抚恤费等。

 第二十六条对违反《条例》造成严重后果及阻挠、谩骂、殴打卫生监督和检查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检举、揭发人进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触犯刑律者,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条例》第二条中的“饭馆”的监督范围和内容系指安装空调设施的就餐场所的环境卫生状况。“公园”的监督范围系指公园内有围护结构的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系指国内运送旅客的飞机、火车、轮船。“商场(店)、书店”系指城市营业面积在三百平方米以上,县、乡、镇营业面积在二百平方米以上的场所。其中对医药商场(店)等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按《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实施。

 第二十八条本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卫生防疫机构: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下属的卫生防疫站(所)、防病中心、环境卫生监督监测站(所)及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下属的卫生防疫站。

 拒绝卫生监督:指以各种借口和手段妨碍或拖延卫生防疫机构和卫生监督员履行职责的行为。

 经营多种公共场所:指在一个经营单位内同时经营两种以上《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主要卫生指标,在下列公共场所分别指的是:

 (1)宾馆(有空调设施的):顾客用具消毒,卧具更换,自备水源与二次供水水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新风量。

 (2)旅店、招待所:脸盆、脚盆配备,顾客用具消毒,卧具更换,自备水源与二次供水水质,床位面积,二氧化碳。

 (3)地下室旅店:脸盆、脚盆配备,顾客用具消毒,卧具更换,机械通风量,湿度,床位面积,不得生火取暖、做饭,噪声,二氧化碳。

 (4)影剧院、录相厅、音乐厅:场内禁止吸烟,场次间隔时间,立体的眼镜消毒,二氧化碳(或总风量、新风量)。

 (5)舞厅、音乐茶座、游艺厅:噪声,场内禁止吸烟,人均占有面积,二氧化碳(或新风量)。

 (6)酒吧、咖啡厅:新风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7)公共浴室:顾客用具更换、消毒,禁止、传染病、皮肤病的顾客就浴,池水浊度,二氧化碳。

 (8)理发店、美容店:理发刀具、毛巾、胡刷消毒,理发刀具、毛巾、胡刷的大肠菌群和金**葡萄球菌,头癣患者专用的理发工具,氨(经营烫发的场所),一氧化碳(使用煤炉的理发店),工作人员操作时穿工作服,清面时戴口罩。

 (9)游泳池:池水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浑浊度,池水净化消毒设备,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10)体育馆:二氧化碳(或总风量、新风量),馆内禁止吸烟,饮用水水质。

 (11)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照度,噪声,二氧化碳(或总风量),馆内禁止吸烟,阅览室内不得印刷和复印。

 (12)商场(店)、书店:照度,二氧化碳(或总风量、新风量),场(店)内禁止吸烟。

 (13)医院候诊室:细菌总数,室内禁止吸烟,二氧化碳。

 (14)公共交通等候室:室内地面保洁,室内禁止吸烟,公用茶具消毒,二氧化碳。

 (15)铁路客车、航运客轮、客机:饮用水水质,卧具、头片更换,茶具消毒,二氧化碳,不吸烟客室(舱)内禁止吸烟。

 第二十九条本细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细则自一九九一年六月一日起施行。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五日由卫生部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同时作废。

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为保持景区公共场所的干净、整洁,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树立景区良好的形象,特制定本制度。\x0d\  一、景区公共场所卫生\x0d\  1、景区路面:干净卫生,无积水、纸屑及瓜果皮等杂物,道路通畅无阻。\x0d\  2、景区内,公共财物干净整齐,无异物、灰尘、蜘蛛网和虫类,桌椅摆放整齐。\x0d\  3、景区办公室:地面干净,无污渍,桌面整齐无异物、灰尘、蜘蛛网和虫类,桌椅摆放整齐。\x0d\  4、工作区:工作区内无积水、无油渍,清洁整齐,无异物,用具摆放整齐有序。\x0d\  5、园林:无枯朽树枝,无杂草。\x0d\  6、各景点垃圾箱干净、美观、无污迹,无异味。\x0d\  二、公共卫生间\x0d\  公共卫生间达到六无、六净、三好:\x0d\  六无:(1)无痰涕、纸屑(2)无堵塞(3)无污垢\x0d\  (4)无污泥、地面无积水(5)无蛆蝇、臭味(6)无积尘、蜘蛛网\x0d\  六净:(1)墙壁、门窗净(2)间隔净、无损坏(3)便槽净(4)地面、立面净(5)蹲位净(6)公厕周围净\x0d\  三好:(1)公厕指示牌、男女标志牌完好\x0d\  (2)公厕水电设备完好\x0d\  (3)公厕档板、档墙完好\x0d\  三、游览区卫生\x0d\  1、游客集中区域地面整洁,无瓜果皮、纸屑等杂物。\x0d\  2、景区内通道平整、干净、无异味。\x0d\  四、垃圾池卫生管理\x0d\  1、进场的垃圾要及时平整填埋,当天倾倒,当天推平。\x0d\  2、及时做好灭蝇、灭鼠工作。\x0d\  3、做好污水处理、排放工作。\x0d\  4、严禁在场内乱烧、乱堆废品垃圾。\x0d\  5、做好场内绿化工作。\x0d\  6、保持周边的道路清洁干净。\x0d\  7、及时清理路边沟渠的污泥、杂草、疏通渠道。\x0d\  五、公共卫生管理\x0d\  1、主管领导负责制,动手,共同监督管理。\x0d\  2、明确卫生责任区,实行门前工作场所包干制度。\x0d\  3、景区全体人员应加强环境卫生意识,以身作则,不乱丢垃圾、随地吐痰。\x0d\  4、景区全体人员如发现任何破坏景区环境卫生的行为,应大胆劝阻。\x0d\  5、景区卫生清洁人员应按要求每天进行打扫;客流量大时,应加强打扫力度,时刻保持地面干净、无积水。\x0d\  6、景区卫生清洁人员应注意保持公共设施清洁、整齐,无尘埃、蜘蛛网等。\x0d\  7、景区卫生清洁人员应确保人行步道无枯枝败叶、无杂草等障碍物,保持步道畅通无阻。\x0d\  8、景区卫生清洁人员应按要求每天清理景区公共场所垃圾箱,确保公共场所垃圾箱干净、美观,无污迹,无异味。\x0d\  9、景区卫生清洁人员打扫卫生后,认真填写《景区公共场所卫生打扫登记簿》,以备上级部门查阅考核。\x0d\  本制度从二OO七年一月一日开始实施。

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

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一、为规范公共场所卫生档案管理,增强公共场所卫生档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二、归档范围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卫生知识培训情况、各项卫生设施的图纸、文字等材料、卫生许可相关资料、卫生自查记录、监管部门的监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条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

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于2011年1月25日四川省人民第75次常务会议通过,四川省人民令第251号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2017年10月27日四川省人民第1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人民关于修改的决定》修订,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

《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控制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发生,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共场所分为甲类场所和乙类场所。

___ 甲类场所包括:

(一)宾馆、旅店、招待所;

(二)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三)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四)体育场(馆)、游泳场(馆);

(五)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六)商场(店)、书店;

(七)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乙类场所包括:

(一)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医疗机构候诊室外的室内区域、学校教学生活场所、写字楼、营业厅及国家机关提供公共服务的办事场所等;

(二)网吧、幼儿园、青少年宫等。

第三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公共场所卫生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应当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保障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所需经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教育、公安、人力社会保障、建设、交通、文化、商务、工商、体育、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公共场所及相关服务行业组织应当加生管理,落实卫生管理责任。

第六条 甲类场所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实行卫生许可,乙类场所按照本办法规定实行备案管理。  __________第二章 卫生管理

___ 第七条 公共场所单位应当制定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和健康危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检测、用品用具卫生安全管理等制度。

公共场所单位应当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及考核制度,建立卫生管理档案。

第八条 甲类和从事经营服务的乙类场所单位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性肝炎、戊型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众健康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第九条 公共场所负责人及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学习掌握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接受卫生行政部门业务指导。

甲类场所和从事经营服务的乙类场所单位应当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培训要求和考核标准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公共场所应当具备专门清洗消毒场地,配备相应的清洗消毒设施、设备和保洁贮存设施,并分类使用。

公共场所应当配备有效的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设施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

公共场所应当配置相应盥洗设施、设备,卫生间应设置独立通排风装置。

公共场所单位应当保证各项卫生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或者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 公共场所单位提供的公共用品、用具应当卫生、安全、无害。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公共用品、用具。

第十二条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室内微小气候、饮用水、光、照明、噪声等各项卫生指标应当符合国家和省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

甲类场所单位应当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有关卫生指标进行检测,乙类场所单位应当按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检测频次进行卫生指标检测。

第十三条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或规范。

第十四条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口应当设置于室外,远离污染源,并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

公共场所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具备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供风管系统清洗和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送回风口防鼠装置、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控制空调系统分区域运行装置等卫生设施。

第十五条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管理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定期进行检查、清洗和维护,并有完整记录:

(一)清洗开放式冷却塔、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不少于1次;

(二)检查或更换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6个月不少于1次;

(三)清洗风管系统每两年不少于1次。

使用分体式空调的公共场所单位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和检查维护。

第十六条 公共场所单位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不合格时,应当及时关闭其所涉及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并进行清洗消毒处理,经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公共场所单位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并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空气处理机组及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

第十七条 从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的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固定办公场所;

(二)具备清洗消毒服务所需仪器、设备;

(三)人员专业构成、技能培训等能满足清洗消毒服务工作;

(四)具有质量管理体系;

(五)配备相应的安全保护和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八条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清洗消毒工作。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服务机构应当向委托清洗单位出具清洗消毒效果检测报告。

第十九条_ 公共场所内发生公众健康危害时,公共场所单位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依法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危害扩大。

第三章 公共场所控制吸烟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控烟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各部门、各行业的控烟工作。

第二十一条 相关行政部门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负责下列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的监督管理工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教育、人力社会保障部门分别对各自管辖学校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文化部门负责对文化、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三)交通行政执法机构以及承担机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执法工作的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对公共交通工具及其有关公共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四)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对餐饮业经营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五)公安部门负责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六)商务部门负责对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七)体育部门负责对公共体育场馆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八)卫生部门负责对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本办法规定的其他公共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指导相关部门开展科学控烟工作。

第二十二条 有关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公共场所单位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和控烟的宣传教育。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公益宣传。

第二十三条 下列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一)幼儿园、中小学校、青少年宫;

(二)中小学校以外的其他学校室内区域;

(三)妇幼保健院(所)、儿童医院;

(四)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室内区域;

(五)图书馆、影剧院、音乐厅、展览馆、美术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室内区域;

(六)国家机关提供公共服务的办事场所室内区域;

(七)商场、书店、营业厅等场所室内区域;

(八)公共汽车、出租汽车、轨道交通车辆、客渡轮等公共交通工具内;

(九)国家规定的其他公共场所。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公共场所,应当确定禁止吸烟区(室)和吸烟区(室),室内吸烟区应当设有通排风设施。

任何人不得在禁止吸烟场所、区(室)吸烟。

第二十四条 禁止吸烟公共场所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禁烟管理制度,做好禁烟宣传教育工作; 

(二)在醒目位置设置禁止吸烟标识和监管部门电话; 

(三)不得设置与吸烟有关的器具; 

(四)取有效措施阻止吸烟者吸烟或者劝其离开该场所。对不听劝阻的吸烟行为可以取合法方式进行取证,并及时向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第四章 卫生监督  

第二十五条_ 除体育场(馆)、公共交通工具外的甲类场所应当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每两年复核一次。  

公共场所单位改变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应当向原发证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变更;变更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重新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置于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不得涂改、倒卖、转让。

乙类场所单位应当在开业后30日内将单位名称、地址、项目、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申请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二)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明材料;

(三)经营场所合法使用证明;

(四)公共场所地址方位示意图、平面图和卫生设施平面布局图及卫生审查认可书;

(五)卫生管理制度及相关资料;

(六)公共场所卫生指标检测或评价合格报告。

第二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卫生许可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卫生条件进行现场检查,并按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程序审核办理。

第二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公共场所的健康危害因素及危险程度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甲类场所实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并根据量化结果确定监督频次。

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场所单位应当在场所内醒目位置公开量化评定结果。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公共场所单位卫生许可、卫生监督和量化分级管理等信息。

第三十条 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依法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检查,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拒绝或隐瞒。

第三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公共场所传染病、公众健康危害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虚报、迟报、瞒报。

对发生传染病和危害公众健康的公共场所或者因相关指标检测不合格等可能导致传染病暴发、流行和危害公众健康的公共设施或者物品,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第三十二条 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卫生检验、检测、卫生学评价等工作,不得出具虚报告。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和控告。

卫生行政等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调查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者,处2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的;

(二)未建立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和档案的;

(三)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合格证而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工作的;

(四)从业人员未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上岗的。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者,处1万元以下罚款:

(一)乙类场所卫生设施设备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规范要求的;

(二)卫生设施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

(三)卫生设施设备被擅自拆除或挪作他用的;

(四)重复使用一次性公共用品、用具的或提供的用品用具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

(五)卫生指标不符合规定标准或规范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2万元以下罚款:

(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或规范的;

(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按规定设置卫生设施的;

(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按规定定期检查、清洗和维护的。

第三十七条 除体育场(馆)、公共交通工具外的甲类场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者,处2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从事经营活动的;

(二)涂改、倒卖、转让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

第三十八条 公共场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者,处2万元以下罚款:

(一)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公共场所未设置吸烟区(室)的;

(二)禁止吸烟场所未按规定设置禁烟标识或违反规定设置吸烟器具的。

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的,由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指开展公共场所室内空气、饮用水、游泳池水、光、照明、噪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等各项卫生指标的检验、检测、评价和技术评估等工作的卫生技术机构。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是指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公共浴室:是指浴场(含会馆、、俱乐部所设的浴场)、中心(含宾馆、饭店、酒店、城对外开放的部和水吧SPA)、浴室(含浴池、洗浴中心)、温泉浴、足浴等,不含婴儿洗浴。

理发店:是指运用手法技艺、器械设备并借助洗发、护发、染发、烫发等产品,为顾客提供发型设计、修剪造型、发质养护和烫染等服务的场所,包括等候、洗发、理发、烫染等区域和专间。不包括流动理发摊点。

美容店:是指运用手法技艺、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美容护肤等产品,为顾客提供非创伤性和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护理、保养、修饰等服务的场所,包括等候、洗净、美容、美体等区域和专间。

商场(店)、书店:是指营业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百货大楼、超市、综合性或专业性商场(商店)、书店等。不含农贸市场。

体育馆:是指2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体育运动场馆、健身场所等。

游泳场馆: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等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包括人工游泳场所、天然游泳池所和水上设施。

营业厅:是指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交易、服务场所,包括证券交易场所、银行服务场所、通讯服务场所等。

公众健康危害:是指公共场所内发生的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事故。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 2011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