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职场文档 职场文档

物理教案_物理教案高中

tamoadmin 2024-09-09 人已围观

简介1.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模板五篇2.初二物理功教案3.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范文4.初中九年级物理杠杆教案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6.初中物理教案设计7.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摩擦力》教案8.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内容要非常条理地进行整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模板五篇

2.初二物理功教案

3.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范文

4.初中九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

6.初中物理教案设计

7.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摩擦力》教案

8.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

物理教案_物理教案高中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内容要非常条理地进行整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static/uploads/yc/20211220/ad902b8dbccbad422cb21068fd49e5c3.jpg"width="484"height="300"/>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精选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高二年级物理课教学,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得出,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2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回顾,重点是与会考知识点的结合。恰当的处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难度。以会考要求为准。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选修3—2分为三章内容,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二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第三章《交变电流》,第四章《远距离输电》,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在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了解它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通过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三章《交变电流》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的学习加深对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本模块中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核心内容的一部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为在会考的要求上完成选修3—2的教学。在后半个学期的时间内对高一必修内容进行相应的复习。旨在期未的会考考试中让学生以充足的知识与信心去通过它。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

2、仔细研究教学指导意见与会考要求,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的知识点与难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4、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

5、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6、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精选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物理教学质量。以校教科处为指导,团结奋斗,发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改、全面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具体工作措施

1、一如既往的做好集体备课,继续加强学科周集中教研活动和日常研讨机制。提前思考每周集中备课组活动的议题和内容,并将不同的议题内容分配教师个人,特别要做好集体备课中的说课环节,提前分配任务,说课老师早做准备,提前准备发言提纲,说课完毕,全组认真讨论,根据集体意见认真修改。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各位教师要做好二次备课

2、及时做好每次周考的质量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整改措施。我们年轻教师要多学习,多钻研,多听课,力争在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发挥好教学生力军的作用。使听课、评课常态化。

3、为了达成目标和,本学期要真正做到降低难度,减少内容,加强训练,反复记忆,尤其在课堂上,要真正落实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提高课和作业的效率。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继续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方法,坚定不移地推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目标,

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打牢学习的基础,突出学习主动性要求,规范学习行为和习惯,坚持教学班区分层次教学、分类重点指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深入教室,深入学生,增加亲和力,多找学生谈心,从多方面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规范作业要求,提高作业质量。统一、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作业量,并做到分不同层次教学班提出不同要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现象+合力推理+实验验证

教学用具

用薄纸糊一纸袋、两小钢球、抽气机、牛顿管、有关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分别是什么?

2、导入:同学们,我们通常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物体下落的速度到底与物体的质量有没有关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让一个纸袋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钢球落得快。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这也是公元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这个观点使人们在错误的结论下走的__多年。同学们听说过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吗?伽利略做过大量的由静止下落的实验,并且还用归谬法、数学图利都证明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同学下去看课后阅读材料,伽利略为了证明亚里斯多德观点的错误,他就拿了一个质量是另一个质量10倍的铁球站在比萨斜塔上,使两铁球同时下落,结果两铁球几乎同时落地。

且再看实验:把刚才的纸袋揉成团,和小钢球由静止同时下落,同学再观察:

学生:几乎同时落地。

师:同一个纸袋,为什么形状不一样,其下落时间就不一样呢?

学生:这是因为空气的阻力的影响。把纸袋揉成团,所受空气的阻力要比纸袋所受空气的阻力小得多,所以与小钢球几乎同时落地。

老师:如果真的把质量、形状不同的物体放在真空中,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和伽利略的结论一样吗?

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空气相当稀薄)的牛顿管拿出来,让牛顿管中的硬币、鸡毛、纸片、粉笔头从静止一起下落。

学生:同时落下。

演示:把小钢球装进纸袋,与另一个小钢球同时下落。

现象:同时落地。

老师: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同学们根据这些过程、结论,给其下一个定义。

学生回答:

在真空中物体只受重力,或者在空气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很小,和物体重力相比可忽略的条件下,物体从静止竖直下落。

1、自由落体运动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距我们三百多年前的伽利略经过大量的实验、严密的数学推理、得出:自由落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现象,了解分析物理规律的方法。

2、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器材及方法

1、器材:两张大小不同的小纸片;粉笔头;乒乓球;一个小钩码;牛顿管

2、方法:通过小实验和逻辑推理启发式教学。

重点与难点

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如图:一个物体离地h高处,当把细绳剪断,物体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下落,这种运动即为自由落体。问题: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相同呢?

实验讨论1、一张小纸片和一支粉笔头同时从同高处下落,哪个先落地?(动手做)

现象:粉笔先落地。感觉:重的物体先落地。

实验讨论2、一个乒乓球和一个钩码同时从同高处下落,谁先落地?

现象:钩码先落地。感觉:重的物体先落地。

实验讨论3、把小纸片揉成团再重做实验讨论2。

现象:两者差不多同时落地。

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由物体的重量有关?

首先我们来用一种巧妙的推理方法来进行推理:(讨论)

1、设一块大石头的下落比一块小石头下落快。

2、而两块石头的总重量最大,它们整体下落的速度与大石头、小石头下落的速度相比应如何?(答:整体下落速度最快)。

3、而如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如何?(答:两块石头的整体下落的速度应小于大石头的速度,而大于小石头的速度。)

4、这与重的物体先落地的结论矛盾。实验:用牛顿管做实验,大家看到:真空管内的形状质量都不同的金属片、小张片当管直立过来时,它们同时到过管底。

结论:说明它们下落的一样快。物体下落的快慢与它的重量无关!我们不能仅用生活中的感知去推究物理规律,而应深刻分析,抓隹矛盾的主要方面,由实验总结出本质的东西,得出物理规律。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我们来看看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

①、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②、从静止开始下落。

2、运动性质:它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

3、运动规律:因为物体只受重力,据有:如果在相同地区,不同的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则它们的运动速度和从同高度下落至地面的时间都相同,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那么,不同的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是否相同呢?

三、重力加速度。

1、重力加速度: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加速度。

2、实验: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课本第51页图2—24中是一个小球从某高度自由下落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相同时间照一张相片)从小球正面拍摄的,图中的多个小球是同一个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叠加的结果,从图中可读出相邻的时间里小球发生的位移。根据(T为频闪照相机的拍摄时间),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

3、根据用不同的小球重复实验表明:同一地区,不同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相同。

4、不同地区(纬度不同)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略有不同。从书中表中可知:

①同一纬度地区重力加速度相同。

②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

③通常计算中,重力加速度取,粗略计算中取。

四、总结。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不同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在同地区相同,不同地区重力加速度与纬度有关。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凡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也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练习:

1、想测出一幢楼的高度,你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案。

2、一个物体从塔顶自由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秒内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9/25,求塔高。

3、求一个物体自由下落,从下落时起,第隔1秒钟物体下落的高度之比。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精选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2)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这一环节用游戏导入,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制作好“测反应时间尺”(在一约50cm长的尺有刻度的一面标上自由下落对应长度所用的时间)。

师:一般情况下,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物理量的?

生:测量物体长度的!

师:大家看到我手里的这把尺子了没有?我这把尺子跟普通尺子是不一样,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测量出你的反应时间。不信?我请几位同学上来试试。

找几名同学上来做这个实验。可通过比比谁的反应时间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这把尺为什么能测出人的反应时间呢?是根据什么原理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尺子测时间的原理就是利用尺子下落过程中的运动特点制成的。而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就是尺子下落这样的运动。

师:像尺子下落这样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挂在线上的重物,如果把线剪断,它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下落。从手中释放的石块,在重力的作用下也沿着竖直方向下落。

师: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样呢?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哪些量决定?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生:不同物体下落快慢应该是不一样的,下落快慢应该是由质量决定,质量大的下落快,质量小的下落快慢。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呢?大家看我来做几个实验。

演示实验

(1)将一张纸和一张金属片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结果金属片先着地。教师不发表意见,继续做实验。分别将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2)将刚才的纸片紧紧捏成一团,再次与硬币同时释放,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地。

(3)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纸片,一个捏成团,一个平展,则纸团下落快。

师:物体下落快慢是由质量决定吗?

生:不是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第2个实验和第三实验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特别是第3个问题,质量一样却下落有快慢之分。

师:那你现在觉得物体下落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生:我想应该是空气阻力。

猜想

师:如果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那么在没有空气阻力,物体的下落快慢应该是一样的,这种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验证—牛顿管实验

师:刚才的实验现象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在没有空气阻力即物体只受重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由静止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

师:11年美国阿波罗15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将锤子和羽毛同时释放,它们同时落在月球表面,这是通过电视转播过的。

2、新授环节

(1)自由落体运动

师:物体若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由静止下落,它的受力情况有什么特点?

生:没有空气阻力,则物体只受重力。

师:很好!物理学中把这种只受重力作用,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落体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比如开始测反应时间的尺子的下落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

生:肯定不是,因为在地球表面大气层内,没有空气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师:说得很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下,自由落体运动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理想运动模型。但利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物理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空气阻力影响不大的落体运动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什么样才叫做阻力影响不大,就是阻力跟重力相比可以忽略。

近似条件:一般情况下,密度较大实心物体的下落都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师: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呢?速度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位移随时间又是如何变化的,我们该如何来研究它的运动规律呢?

生:利用打点计时器。先选择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必须密度大,实心,体积不要太大,这样的话就可以把这个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接着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师: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将纸带的处理结果告诉我。

学生设计、操作并处理实验结果

总结分析运动规律

师:实验结论是什么?

生: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师:如何得出这个结论?

生:根据实验得到的纸带,我猜想它是匀加速运动。于是我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来验证纸带,结果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个结论我们要牢记。

师:那再计算一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生:我所算得的结果在9.4左右,方向是竖直向下,因为物体是竖直向下匀加速的,所以加速度方向应该与速度方向相同,竖直向下。

师:其他同学的结果呢?

生:我的也差不多。

关键点提问

师:大家用的是质量不同的重锤做的实验,为什么求出来的加速度结果差不多呢?

生:虽然重锤质量不同,但由于空气阻力影响较小,均可以近似成自由落体运动,而我们已经知道:所有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情况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测出来的结果差不多是符合事实的。

总结归纳重力加速度

师:同学们刚才测量计算出来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做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精确的实验发现,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1、纬度越高,g越来越大;2、同一纬度,高度越大,g越小。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9.8m/s2或10m/s2,如果没有特殊说明,都按9.8m/s2计算。

3、巩固练习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因为阻力与重力相比可以忽略,所以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g是标量,有大小无方向。

B.地面不同地方g不同,但相差不大。

C.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样。

D.在地面同一地方,高度越高,g越小。

例3、AB两物体质量之比是1:2,体积之比是4:1,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求下落的时间之比,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

解:因为都是自由落体运动,高度一样,所以下落时间一样,1:1;下落过程加速度也一样都是g,1:1

例4、质量为2kg的小球从离地面80m空中自由落下,g=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落地?

2、第一秒和最后一秒的位移。

##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模板五篇

#教案# 导语 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四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课堂小结:

 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怎样防治噪声?

 六、布置作业:

 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七、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初二物理功教案

物理教学的课堂老师要以生活的现象来解释物理的知识点,让学生知道生活与物理密布相关。以下是我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一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设、指定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二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三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颜色

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见的光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

u>2ff

u=2fu=2f倒立等大的实像

f

u

① 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② 投影仪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③ 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七、眼睛与透镜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眼的屈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眼的屈光本领过弱,或眼轴偏短,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后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四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表示,质量不会因为物体的位置、形状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 (mg)等。换算关系是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常用太平测量质量。常见的工具还有台秤、磅秤、电子秤等

4、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1)称量前要把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游码应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天平就平衡了。

(2)称量时把待测物体放到左盘,法码放在右盘,取法码时要用镊子

(3)读数时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法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对应刻度的质量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所含质量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和位置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2.密度公式:ρ=m/v 单位是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cm3)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g/m3=1X10-3g/cm3。

6、物体的密度的测量

(1)一般固体密度的测量

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②向量筒中注入适良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③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体积V2;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固体的密度。

(2)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

①用烧杯装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记下倒入液体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m2 ,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液体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五

一、物质的物理性质

1、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如物质的磁性、物质的导电性、物质的导热性、物质的硬度、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3、物质按导电能力的不同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物质按导热性能的不同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物质的硬度:硬度大的物体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二、新材料

1、纳米材料:是指纳米尺度的材料,纳米是长度单位大小为

2、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环境下,导体的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材料

3、形状记忆合金:是指受热后又会恢复原来合金

4、隐性材料:隐性材料能将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大部分吸收,反射回去的却很少

三、粒子和宇宙

1、分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直径的尺度数量级为10-10m=0.1nm

2、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3、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4、光年是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9.4605×1015m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范文

 一份好的物理教学教案,需要老师们细心制定,让我们看看其他教师是如何制定他们的教案的吧!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功教案,欢迎阅读!

 初二物理功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o功的单位

 o运用功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o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使学生深刻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的公式,掌握功的计算。

 知道什么是机械功以及怎样量度机械功的大小。

 会理解和计算机械功

 1.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o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o通过实验演示现象得出结论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功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2.2 教学难点 做功的两个因素;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工具

 弹簧秤、直尺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我们前面已经对?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和练习,在力学这一部分,基础知识我们已经复习完成,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力学的另一部分重要内容进行复习,那就是功

 6.2 新知介绍

 师看老师推这个讲台,没有推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讲台有没有力的作用?有力的作用,那么请问有没有功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下,如何才算是对物体有做功呢?

 生要推动桌子才算。

 师对,那么在推动桌子的过程中,大家觉得,施加给桌子的力和桌子的移动方向有什么特点?然后试着归纳下,做功的相关条件。

 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力才对物体做功.

 师所以,刚刚老师推讲台这个过程,是没有用做功的,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是对物体有力,但是没有对物体做功的呢?

 又或者是,物体移动了,但是没有做功的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概括下,这些不做功的情况:

 师现在要使两辆完全相同的以同样速度行驶的汽车停下来,同学们想一下,可以用怎样的两种方法?

 生急踩刹车,让车子迅速停下,或者轻踩刹车,让车子慢慢停下。

 师对,很好,那么这两个过程中,车子从受到的阻力大小和通过的位移大小考虑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较大的阻力,通过较小的位移,使车停下;还有一种是车受到较小的阻力,通过比较长的位移使车停下。

 两种方法在改变车的运动能量上是等效的,可见,做功也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做功是和两个因素相联系的,一个是力,还有一个是在力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大小。

 师根据杠杆说的,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不做功的三个情况:

 1、物体有运动,但是没受相应力

 师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而是靠惯性运动,例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尽管它通过了距离,这个时候有没有力对它做功呢?

 生讨论。

 师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尽管它通过了距离,但是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所以没有力对它做功.

 例如:足球在草坪上滚动(人对球不做功)、在空中飞行(枪膛对不做功)

 2、有力,但是在力上没有移动距离

 如果物体虽然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则这个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例如建筑工人双手捧着一摞砖站在原处准备装上车,他虽然对砖有一个向上的托力,但是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因此他没有做功.

 例如:

 小明没有推动物体

 3、有力有距离,但是两者方向垂直

 如果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物体也在运动着,但是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垂直,那么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例如我们用手提着一桶水在水平路面上行走时,虽然我们对水桶施加了竖直向上的拉力,但是由于拉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垂直,因此我们并没有对水桶做功。

 师通过刚刚的几个实例及总结相信大家对做功的判断有了一个好的理解,那么接下来,光会判断功有无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具体求功大小的方法。

 二、功的计算

 功的计算

 师通过我们之前的学习研究,知道了做功和两部分因素有关:一个是有力,另一个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求的功的大小,也是这两方面来的。大家可以试着推导下,功的计算公式。

 生讨论公式

 师功的大小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写成公式,即为: W=FS=Gh

 式中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单位用牛;S表示物体在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单位用米;W表示功,单位即为焦.1焦=1牛?米.

 师在用公式W=FS计算功时,必须注意三点:

 ①F与S的同方向性,即S必须是物体在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或F是在S方向上施加的作用力.

 ②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③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段时间。

 三、功的原理

 师同学们都知道,生活中我们使用机械,可以省力,那么现在我们来思考,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能不能省呢?

 生能省?还是不能省?

 师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因为,虽然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但是省力必然费距离,省距离必然费力,即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不变量。

 功的原理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机械做功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四、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概念法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根据功的概念,可以从物体是否受力及在该力的方向上是否移动了距离来进行判断。

 师如冰块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华东,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只是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因此,水平方向上没有力对冰块做功,而竖直方向上,重力,支持力的方向都与冰块运动的方向垂直,所以重力,支持力也没有对冰块做功。

 人用力推车一段距离,对车有水平推力,且车沿水平方向通过了距离,符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推力做了功。

 初二物理功教案练习题:

 1、某同学用100牛的力把质量为4千克的铅球推到5米远处,他推铅球做的功是( D )

 A.500焦 B.196焦 C.696焦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2、下列几种现象中,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D )

 A.物体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升高

 B.静止的小车在拉力作用下运动起来

 C.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用下速度降低

 D.人用力搬石头,石头不动

 3、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B )

初中九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将教学的各种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方案、设想和。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范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向心力的定义和方向,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及来源。

 2、通过实验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初步掌握向心力的公式并可以进行计算。

 3、知道向心加速度及其公式,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

 4、经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形成过程的体验,大胆发表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向心力理论分析到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素养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分析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以及尊重实验、实践的客观唯物精神。

 教学重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的大小也是教学难点。通过简单实例及分组实验加强感知,突破难点。

教具准备

 1、小球、细绳和光滑木板16套

 2、小链球16对。

 3、向心力演示器16台。

 4、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欣赏:我国选手赵宏博和申雪在06年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中,以精彩表演获得金牌,为国争光。中申雪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什么运动?(学生回答: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状态时刻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受到合外力)有力就会产生(加速度)。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外力及加速度的特点。

 板书: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二、学生实验引出向心力的定义

 引导学生分组利用手中的小球、细线、光滑水平木板,构建一个简单的匀速圆周运动,让学生对小球进行受力,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特点:始终指向圆心,从而引出向心力的定义。

 板书:向心力。

 1、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始终指向圆心等效的力。

 三、学生观察得到向心力的方向

 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到向心力的方向时刻在变化,是一个变力但始终指向圆心而且和速度方向垂直。

 板书: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而且速度方向垂直

四、引导学生分析得到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因为向心力和速度方向始终垂直,所以向心力不做功,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改变速度的方向,得到向心力的作用效果。

 板书:向心力的作用效果: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五、通过三个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对物体受力分析,说明向心力的来源。

 物体随转盘一起匀速圆周运动 物体随滚筒一起匀速圆周运动

 板书: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可以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它们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提供。

六、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

 提出问题:向心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用两个小链球实验,凭感觉粗略体验。学生经实验、讨论有了自己的看法后,自由发言。)

 学生的猜想:向心力跟物体质量m、半径r、角速度ω有关。

 (若学生说到v,可引导学生由公式v=ωr得出ω和v有重复的部分)

 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它们的定量关系。学生可能猜想向心力与质量成正比,与半径成正比,与角速度成正比。老师先不要作出判断。

 提问:实验时能否让三个量同时变。

 学生:不行,应该保持其它量不变,使一个量变化即控制变量法。

 实验装置:向心力演示器。

 介绍构造:

 讲解工作原理:小球向外压挡板,挡板对小球的反作用力指向转轴,提供了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两力大小相等,同时小球压挡板的力使挡板另一端压缩套在轴上的弹簧,弹簧被压缩的格数可以从标尺中读出,即显示了向心力大小。

 演示操作:如何实现控制变量。

 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实验得出:

 ①F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ω、r一定,取两球使mA=2mB观察:(学生读数)FA=2FB。

 结论:向心力F∝m。

 ②F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m、ω一定,取两球使rA=2rB观察:(学生读数)FA=2FB。

 结论:向心力F∝r。

 ③F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m、r一定,使ωA=2ωB观察:(学生读数)FA=4FB。

 结论:向心力F∝ω2。

 归纳: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半径成正比,与角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但不能由一个实验、一个测量就得到一般结论,实际上要进行多次测量,同时选取更精密的仪器,大量实验,但我们不可能一一去做。同学们刚才所做的实验得出:m、r、ω越大,F越大;若将实验稍加改进,如课本中所介绍的小实验,加一弹簧秤测出F,可粗略得出结论。我们还可以设计很多实验都能得出这一结论,说明这是一个带有共性的结论。测出m、r、ω的值,可知向心力大小为:F=mrω2r。

 板书:向心力:F向心力=mω2r=mv2/r

 我们知道合外力必然产生加速度,向心力实际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这个力产生的加速度是怎么样的呢?

 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向心加速度

 板书:向心加速度

 1、向心加速度大小:a=F向心力/m=ω2r=v2/ r=ωv

 a=4π2r/T2=4π2rf2

 提问:方向是怎么样的?

 板书: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与向心力同向,始终指向圆心

 思考: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还是非匀变速运动?

 学生:不是,因为加速度不恒定。方向时刻在改变。

 板书: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及时巩固

 长度为0.5m的轻绳一端系一质量为2kg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小球绕固定点在光滑水平面上以4m/s的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请计算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课堂小结

 1.知识内容:(见板书)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物理思想:先猜想后探究,从定性到定量。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范文(二)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科书的第一段道出了全章教科书的目标,就是研究“怎样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教科书一开始就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指导思想是强调一般性的科学方法,即为这样的思想作准备:解决问题时首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个模型,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要研究物体位置的变化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位置确定问题,教科书把“物体和质点”当作一个知识点,说明质点是针对物体而言的,实际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在通常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部位的运动情况是不相同的”,从而“给描述运动带来了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否用一个点来代替物体”。

 “科学漫步”栏目中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扩展性内容,其后附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这个定位器处于我国哪个城市的什么部位?从显示屏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这类问题不作为针对所有学生的强制性要求。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

 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

 五、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受力分析及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两者结合起来综合的应用有些困难,需要详细的讲解。

六、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相关章节,初步把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影响结果非常小的因素常忽略。常建立一些物理模型,这是一种科学抽象。那以前接触过这样的物理模型吗?

 如:光滑的水平面、轻质弹簧。

 这些都是把摩擦、弹簧质量对研究问题影响极小的因素忽略掉了。今天我们又要建立一种新的物理模型——质点。质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物体和质点

 填写:

 (1)质点就是没有 ,没有 ,只具有物体 的点。

 (2)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3)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

 (4)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

 (5)运动的质点通过的路线,叫质点的运动 ; 是直线,叫直线运动; 是曲线,叫 。

 共评: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这是一种科学抽象,就是要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这就必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作质点。比如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研究它运动的特点,汽车的大小、形状及车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可把汽车看作质点。而研究车轮的转动,是研究汽车上部分的运动,就不能把汽车看作质点,再比如原子核很小,要是研究质子与质子的作用时,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

 2、(1)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举例:描述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参考系,观察结果也不一样。

 举例:运动的汽车,是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如选司机为标准,汽车是静止的 ……

 (3)总结: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比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动的物体作参考系要比选太阳作参考系简单。

 3、坐标系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一般来说,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

 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2)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3)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4)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那么,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和位移。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矢量和标量的有什么区别?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物体和质点:

 1、什么是质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

 3、质点是一种理想的物理模型。

 二、参考系:

 1、定义。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3、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

 三、坐标系:

 1、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2、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3、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4、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熟知的实例分析,让学生很自然地领会到“在某些情况下,真的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这充分说明了将物体简化成质点的条件性,质点的两大基本属性。

 为了强调坐标的概念,教科书用数学和物理学中通用的符号,即在直线运动中用x表示质点的位置,极坐标,用△x=x1-x2表示质点的位移。在表示物理量的变化时,“△”实际上是我们以前都在使用的符号,学生不会感到困难。相反,由于有了明确表示物理量的变化量的符号,学生更易区分某物理量与这个物理量的变化量。

 明确地把某个物理量与这个物理量的变化区分开,这是本书的特点。物理学中经常要区分这两种物理量,有意识地强调它们的区别,对于以后的学习会有好处。下一节中,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也是这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

 备课、编制教案是中小学教师日常教学中的一项必要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 九年级物理 杠杆教案,欢迎大家参阅。

初中九年级物理杠杆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阻力、 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 。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一些应用

 (3)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2.过程与 方法

 (1)经历绘制杠杆的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 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应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究 中必须有 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杠杆的认识、 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支点、力臂

 教学工具

 剪刀、钳子、木棍等

教学过程

 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通过日常生活中简单机械的例子,引入杠杆概念。

 一.杠杆:(概念)

 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1.支点(O):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 1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 2):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二 .杠杆平衡:

 杠杆在动力或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得出结论。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四、杠杆分类:

 五.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钢丝钳、开瓶器、指甲刀、起子等。

 2.费力杠杆:L1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 :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质量?物体的一种特性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108、109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一切物体由物质组成,一个铁锤比一个小铁钉所含的铁物质要多 ,物理上?质量?是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生活中某产品的?质量?是指产品的优劣.

 2.质量通常用字母m 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是 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 t、 g 和 mg .

 3.1kg=1000g,1t=1000kg.

 4.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 kg ;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 t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 ;

 一张纪念邮票的质量约为50mg.

 小组讨论

 1.冰块熔化成水,状态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

 2.泥团捏成泥人,形状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

 3.飞船飞向月球,位置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

 4.将一铁块加热,温度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

 结论: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教师点拨

 1.物理上的?质量?含义,与生活中所指的某某产品的?质量?优劣有区别.

 2.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改变,只看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改变.

 跟踪训练

 1.质量为1kg的水,全部结冰以后,冰的质量是 1 千克.如果1kg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则水蒸气的质量是 1 千克.

 2.?解放牌?载重汽车本身的质量是3.8t,合3800千克=3.8?106克;一粒人工合成的金刚石的质量一般约为200mg,合 0.2 克=2?10-4千克.

 3.一根硬棒,下列哪种情况下其质量发生了变化(A)

 A.用车床车光滑,并制成某零件

 B.在炉中加热至300℃

 C.将棒拉成细铁丝

 D.将铁棒带到宇宙飞船上

 4.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相比较(C)

 A.木块的体积较大,所以所含物质较多

 B.铁块较重,所以所含物质较多

 C.木块和铁块质量相同,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一样的

 D.无法比较其物质含量的多少

 5.试判断3?107mg所表示的质量可能是(B)

 C.一头大象 D.一杯水

 学习指导二:质量的测量?天平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109、11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买卖食物都要称量食物的质量,通常我们用哪些器材称量质量?

 实验室里我们通常用天平测质量,生活中常用杆秤、台秤测质量.

 2.观察托盘天平构造,认清天平各部分名称和配套砝码的质量及个数.

 1.底座 2.横梁 3.托盘 4.标尺

 5.平衡螺母 6.指针 7.分度盘 8.游码

 3.熟记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被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称量就是指天平一次可以测量的最大质量,底座铭牌上标注有称量);

 ②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小组讨论

 怎样利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小铁块)质量:

 一放:天平应放在水平桌面上;

 二调: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三测: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 左盘,估计一下物体质量,用镊子按先 大 后 小 向天平 右 盘依次试加砝码,若所有合适的砝码都用上后,天平仍不平衡,则需调节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

 四读:右盘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示数等于物体质量;

 五收:测量完毕,将物体取下,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以备下次使用.

 教师点拨

 1.调节平衡螺母,当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静态平衡)或指针左右摆幅相等(动态平衡)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测量时要遵循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左物右码)的原则.

 3.加砝码应先加大砝码后加小砝码(先大后小).

 4.调节游码相当于在天平的右盘中加减小砝码.

 5.读物体质量时,应该先读大砝码再读小砝码(先大后小),读游码示数应以游码左刻度线为准.

 跟踪训练

 1.一架托盘天平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标尺的左端,下列措施中可以使横梁平衡的是(A)

 A.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B.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C.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D.以上措施都可以

 2.用已经调好了的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C)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3.下图小石块的质量读数为27.2g.

 4.一架天平,测量前左盘低右盘高,未经调节,称得一铁块的质量是50克,那么铁块的实际质量应比50克 小 (填?大?或?小?);若用一个已生锈的砝码去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则测量的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 小 (填?大?或?小?).

 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3.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学工具

 天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1. 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 质量的单位

 (1) 国际单位:千克(kg)

 (2)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 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 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 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A.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

 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摩擦力》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5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案设计,欢迎大家查阅。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篇1

声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法与学法

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超声振动除结石。

超声波洁牙。

课堂小结:

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相关内容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说明:教学目标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概念。在本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这节课以以上知识为载体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以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创造,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阅读教材,相互讨论,总结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如何逐步培养起后进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自学、观察、分析、创造的能力,及在学习中相互协作、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自学讨论,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后说说感受,引入课题《温度》

二、新授

第一节温度

2、学生实验一

学生用手触摸热水杯和冷水杯,并说出自己的感觉。引导学生总结出温度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

再让少数同学触摸两杯水。

老师:凭感觉判断温度准确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物体的温度应该怎么办?

(一):温度计原理及构造

老师:你们知道的有哪些温度计?它的构造是什么?

(说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

(说明:老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对积极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某些学生可能提出与本节内容不太相符的问题,老师不要置之不理,要给予合理的解释,不要挫伤学生爱思考、爱发言的积极性

1、老师演示自制温度计。

老师:当把这个装置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把装置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学生观察。

老师:现在把此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进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猜想后回答。

老师把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学生观察现象。

老师: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学生:热胀冷缩。

老师: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能否制作一个测温装置?这个装置叫做什么?

学生:温度计

老师:现在谁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老师手举自制温度计。

老师:能否用此装置测量液体的温度?你认为它有哪些缺陷?

(说明:此问题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把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老师拿出演示温度计

老师:这支温度计经过改造,已经很完美。现在大家看看这只温度计,你们满意吗?

老师:谁能描述一下这支温度计的构造?

(二)、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规定

学生阅读课本P69并讨论:摄氏度、100摄氏度、1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

2、摄氏温度的读写:出示天气预报稿,请学生扮演播音员播报天气预报,谁愿意?

宁夏20__年1月26日天气预报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宁夏地区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晴转多云,北风34级,气温—15℃到2℃、明天夜间到后天白天多云。近期气温较低,请观众朋友们注意防寒保暖。

(学生阅读,及时鼓励,纠正其中的误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认识温度计计的构造,介绍温度计上的量程和分度值。

(三)、温度计的使用

老师: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做到哪些事项?

学生阅读课本P49“温度计的使用”,并作反馈。

老师:使用温度计常出现哪些错误?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学生阅读P49使用温度计的几个要点,并测量水的温度,小组展示

(说明: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自学、讨论,展示,总结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印象深刻,同时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简单小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四)、体温计

1、老师出示体温计,学生观察,认识体温计的构造,特别是缩口的作用,量程老师:同学们在哪里见过体温计,医生在使用之前是怎么做的?学生:在医院见过,医生使用之前要甩几下

老师:生病正常,同学们要加强锻炼,尽量少去医院。

(说明:提醒学生加强锻炼,培养学生爱护自己身体的意识)

学生阅读P69“体温计”知识小结:学生自结。

(五)、小结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篇3

一.什么是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一个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和方向)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第二节力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单位;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一、力的三要素

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口头介绍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

老师演示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力推门,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做教材5页图7-2-2的实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

老师给出力的单位、力的符号,简单介绍牛顿。

老师对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个形容: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所受的重力。

三、力的图示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

老师设刚才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练习:教材6页图7-2-5作图。

四、力的示意图

讲解力的示意图,将力的

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比较。

举例作图:

1、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2、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2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弹力;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你能举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吗?

二、弹力

介绍: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a、钢尺压弯反弹;

b、拉伸或压缩弹簧。

小结: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弹性形变:撤消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形变。

3、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三、测力计及其使用

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

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a、观察:量程与分度值

b、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弹簧是否灵活

c、测量:不能超过量程

弹簧伸长方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弹簧一要靠在刻度板上

沿力的方向静止或匀速拉测力计

d、读数:数值+单位

四、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五、课堂练习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三、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四、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提出问题,猜想。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布置作业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组进行本节课的评估与交流。

课后小结

不论是否考虑机械本身重,使用机械要省力就要多费距离,要省距离就必须费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就是功的原理。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摩擦力》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摩擦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

 (二)新课学习

 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

 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

 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

 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

 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

 例:滑雪比赛

 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

 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课后小结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

 2.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工具

 多媒体、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那位同学给我们分析一下,如图手持杯子静止时,玻璃杯受到什么力?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这个力不是弹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讲授

 讲授实验内容,体验摩擦力

 在分析摩擦力之前,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感受一下摩擦力。

 1.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对桌面静止。

 2.将手掌用较小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对于桌面滑动。

 3.用两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你感到摩擦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讨论一边感受,纠正学生的错误

 一、摩擦力(F摩)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

 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c.接触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方向:

 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提出问题

 从力的三要素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呢?

 那我要想知道某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如这个木块放在这个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我该怎么办呢?

 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摩擦力吗?

 介绍实验装置,指导学生实验

 好,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测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结束,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引导

 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组的同学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由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

 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注意要说明你猜想时是根据什么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刚才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可是这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我们怎么来研究呢?

 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控制变量法

 下面就请你根据经验,进行猜想,并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注意实验表格自行设计,实验后交流

 实验后,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引导

 大家说:摩擦力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在许多情况下摩擦是有用的。

 讲授

 大家说的很好,其实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情况都是有用的:

 展示多媒体

 比如,利用传送带将货物运送到高处时,传送带和货物之间有摩擦;拔河时手和绳子之间有摩擦;人走路时,脚和地面有摩擦;体操运动员手和单杠之间的摩擦;自行车车闸闸皮与车圈之间的摩擦;拧瓶盖时手和瓶盖的摩擦;这些摩擦都是有益的,都是需要增大的。

 你还知道那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

 这些时候,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增大摩擦的呢?

 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引导

 当然还有很多时候,摩擦是有害的。比如我们要推动一个重物时,这是我们可能会在重物下放上圆木,就能减小摩擦;再比如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这时我们会用到滚动轴承。

 下面大家一起阅读一下教科书第36页的?科学世界?,看看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小摩擦。

 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

 是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作用点和方向,测量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析了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并对生活中那些地方要增大摩擦,那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做了讨论,掌握了一些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课件版本可能相对比较旧的不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static/uploads/yc/20211220/ad902b8dbccbad422cb21068fd49e5c3.jpg"width="484"height="300"/>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高二年级物理课教学,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得出,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2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回顾,重点是与会考知识点的结合。恰当的处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难度。以会考要求为准。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选修3—2分为三章内容,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二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第三章《交变电流》,第四章《远距离输电》,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在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了解它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通过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三章《交变电流》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的学习加深对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本模块中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核心内容的一部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为在会考的要求上完成选修3—2的教学。在后半个学期的时间内对高一必修内容进行相应的复习。旨在期未的会考考试中让学生以充足的知识与信心去通过它。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

2、仔细研究教学指导意见与会考要求,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的知识点与难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4、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

5、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6、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物理教学质量。以校教科处为指导,团结奋斗,发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改、全面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具体工作措施

1、一如既往的做好集体备课,继续加强学科周集中教研活动和日常研讨机制。提前思考每周集中备课组活动的议题和内容,并将不同的议题内容分配教师个人,特别要做好集体备课中的说课环节,提前分配任务,说课老师早做准备,提前准备发言提纲,说课完毕,全组认真讨论,根据集体意见认真修改。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各位教师要做好二次备课

2、及时做好每次周考的质量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整改措施。我们年轻教师要多学习,多钻研,多听课,力争在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发挥好教学生力军的作用。使听课、评课常态化。

3、为了达成目标和,本学期要真正做到降低难度,减少内容,加强训练,反复记忆,尤其在课堂上,要真正落实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提高课和作业的效率。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继续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方法,坚定不移地推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目标,

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打牢学习的基础,突出学习主动性要求,规范学习行为和习惯,坚持教学班区分层次教学、分类重点指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深入教室,深入学生,增加亲和力,多找学生谈心,从多方面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规范作业要求,提高作业质量。统一、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作业量,并做到分不同层次教学班提出不同要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篇3#

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年我们要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领会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了解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学习物理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认真学习新的物理教学大纲,明确必修物理课和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现行使用的教材做好调整。学习有关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理论和经验,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校、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育教学与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积极努力改进教研活动的形式,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做到教材教法专题化,教研活动课题化,青年教师规范化。教材教法专题化是通过每一次活动解决几个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得到提高;教研活动课题化是通过校本教研的形式对具体课题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使我们从经验型教师项研究型教师转化;青年教师规范化是对刚开始参加高中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研究,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传经送道,尽快地适应高中教学要求和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学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要特别注意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要认识到学生能力培养与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有极大的相关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对课堂例题与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高考改革在联系实际、能力立意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同时高考的改革也对高中物理会考提出新的要求,北京市教委对高中物理会考工作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广大教师要在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注意学习和研究,努力使教学工作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

5、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出路在于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高二物理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如下三个关系:

(1)知识和能力的关系:高中物理教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二者密不可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物理学科要培养的能力主要有:观察和实验能力;抽象和概括、推理和判断、分析和综合等思维能力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内,是物理学科要培养的重要能力。高二物理比起高一物理,学习内容更为抽象,近代物理部分更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关系:物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培养和提高实验能力也是物理学科本身的教学要求和任务。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以电磁学为主,这一部分本身也需要加强实验教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3)会考与高考的关系:高二年级是高中阶段承上启下的年级,高二年级末要进行高中毕业会考,按照要求应于会考之后进行文理分班,进入高三年级的学习。但实际上高二学生中已有很多人明确了学文或学理的意向,甚至有的学校在高二年级就开始文理分科教学。由于所有高中学生都必须通过会考,这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最低标准,因此即使是学文科的学生也不能放松物理的学习,对于学习理科的学生更要考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所以在高二的教学中要为高三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共20周,实际安排授课时间17周,按每周4课时计算,共68课时。期中练习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习安排在第21周。建议各章的教学周数为:

第十六章电磁感应重点章节3、5周(其中复习1、5周)

第十七章交变电流2周

第十八章电磁场和电磁波1、5周

复习电磁场总复习1周

期中复习、练习1周

第十九章光的传播1、5周

第二十章光的波动性1、2周

第二十一章量子初步1周

学生实验1周

期末复习、练习2周。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篇4#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教育方针全面开展物理教学,开展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现状不断改进基础知识、基础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老师课后布置的习题,也可以在其他参考书中做一些习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热爱,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

针对这个档次的整体成绩,重点是打好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1、精致简洁

A、阐述:首先,概念的介绍和解释一定要清晰。为此,我们应该反复强调关键内容,用更多的例子介绍和理解关键概念,结合情况进行教学,这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其次,要把握进度,不能急功近利,尤其是在难教的情况下。b,简洁:这学期练习题肯定很多。如何高效地获得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都是打算在上层的基础上进行分类,这样就有了纵向和横向。

2、及时反馈

这学期课内和课后应该有比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在课堂上,作业有问题的同学要和他们交流,了解问题,以便及时改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经常交流。

四、教材分析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改变了原有的物理课程模式,高一学习了《必修物理1》和《必修物理2》两本教材,主要在于基础学习。现在是高二,文理选修模块不一样。文科选修模块是物理1—1,主要研究基础内容的理解。对于理科3门选修课的物理系列,本系列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对这门知识及其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在物理选修3—1的整本书里,主要研究的是电学和磁学,在整个物理中可以说是比较难的,而且和必修模块里的内容联系紧密。选修3—2深化选修3—1,电与磁相连形成电磁学,再深化电流。

翔宇中学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基础较好,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所以一方面要充分了解他们,多和他们交流,给他们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抓住课堂的主体地位,注重技能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以后的考试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篇5#

一、仔细分析学生的情况

物理是理科生的必修课,大部分理科生知识不够,尤其是基础知识。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和训练,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的建立有待加强,知识点的连贯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独立分析物理过程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

二、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任务

这学期理工科的科目是选修课3—1和3—2,包括静电场、恒流、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传感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该认真组织教学,从课堂上要求效率和质量。

在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物理思想;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问题解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在考试中稳步提高学生成绩。

三、主要工作

1、做好思想工作,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因为物理理解能力强,中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害怕。因此,他们经常在课堂上介绍学习方法,为学生做思想工作,使学生对物理有深刻的理解,掌握学习物理的规律和方法。

2、讲求质量,提高能力,从教学角度扎实做好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新《物理课程改革标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交流经验,将理论学习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3、仔细研究教学大纲,明确本学期的教学要求。我既然教一个实验班和一个普通班,就要注意让每个班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侧重点,进一步做好不同层次的教学。做好每次课后的反思。

4、每个班的工作量要适中,可以及时纠正,反馈。学生的作业要整批改,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

5、利用自习课等时间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仅是优秀率,还有全体员工的平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