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

初一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_初一生物复习资料

tamoadmin 2024-08-16 人已围观

简介1.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资料2.初一年下册生物期中复习资料啊!(仁爱版)3.初一所有科目的总复习资料(上册)4.苏教版初一生物复习资料5.七年级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6.初一上复习资料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1. 生物的特征: 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和变异、适应性、除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 科学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设、制定、实施、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3. 生物圈:地球上所

1.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资料

2.初一年下册生物期中复习资料啊!(仁爱版)

3.初一所有科目的总复习资料(上册)

4.苏教版初一生物复习资料

5.七年级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

6.初一上复习资料

初一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_初一生物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1. 生物的特征: 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和变异、适应性、除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科学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设、制定、实施、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4. 生物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

5.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层。厚度是20千米。

6.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7.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8. 食物链有富集作用,有毒物质可以随着食物链积累。

9.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0. 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部分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

11. 生态系统的种类: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1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3.显微镜的结构:调节光亮:反光镜和光圈;调节物象大小:目镜和物镜;调节镜筒升降:粗、细准焦螺旋。

14.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安放2.对光3.观察4.清镜和收镜。

1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

16.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液泡、叶绿体、细胞壁。

17.细胞膜的作用:1、把细胞与外界隔开,使细胞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2、控制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来,阻止无用的物质,同时把细胞内的废物排出。

18.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19.遗传物物质的载体——染色体,贮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有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20.细胞分裂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染色体复制加倍。保证新的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相同。

21.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形成的细胞群。

22.动物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23

组织 构成细胞 功能 例如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 保护、分泌 皮肤上皮、小肠腺上皮

肌肉组织 肌细胞 收缩、舒张 -------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和传导兴奋 -------

结缔组织 --------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 骨组织、血液

24.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25.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6.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7.根尖的结构:根冠、伸长区、分生区、成熟区。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伸长区是生长最快的部位。

28

29.草履虫运动的结构—纤毛,消化的结构—食物泡,呼吸的结构—表膜,排泄的结构—胞肛,获取食物的结构—口沟。

30.的种类:动物、细菌、植物。

31.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32. 的形态:杆状、球状、蝌蚪状。

33.藻类植物:1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靠孢子繁殖后代。2、形态特征:植物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是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3.给鱼类提供了食物和氧,而且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占95%)。有些可供人类食用,和供药用

34.苔藓植物:1、生活环境: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靠孢子繁殖后代。2、形态特征:植株低矮弱小,

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即无输导组织),叶中没有叶脉,根是根。

35.苔藓植物的作用:1.苔藓植物可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2、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3.自然界的拓荒者。4.使沼泽陆地化。

36.蕨类植物:1、生活环境: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2、形态特征:植株只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不开花,没有果实和,靠孢子繁殖后代。

37.双子叶植物:种皮和胚;种皮—保护幼嫩的胚,胚:胚芽—发育成 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根—发育成根。子叶—储存养料,两片。

38.单子叶植物:种皮、胚和胚乳。种皮—保护幼嫩的胚,胚:胚芽—发育成 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根—发育成根。子叶—转运营养,一片。胚乳—储存营养。

39.孢子和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的生命力更强。因为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否则很快失去生命力.则不同,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发;如果遇到过于干燥或寒冷的环境,它可以待到气候适宜时再萌发.。

40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能够产生。

41.被子植物:外面有果皮,被包在果实之中的植物。

42.裸子植物:裸露,外面没有保护它的果皮的植物。例如:松、杉、柏、苏铁、银杏

43.萌发的条件:1、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2、自身条件:完整的活的胚、贮存时间短

的、渡过了休眠期的。

44.我国北方早春播种后,为什么要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表层土壤温度,同时可以减少水分散失,促使提早发芽。

45.如果你到公司购买当年播种所需的,应选择什么样的?挑选贮存时间短 的、渡过了休眠期的、饱满、破损率极低。

46.发芽率=(萌发的数/供待测数)×100%

47.根的生长的原因: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48.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最多的:氮、磷、钾。其他还需:镁、铁、锌、锰、硫、硼。

49.芽的分生组织的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逐渐的分化成芽的中轴,在发育成茎,芽的幼叶发育成叶,

幼叶的叶腋发育成侧芽,最后,叶芽发育成新的枝条。

50.花的结构:花托、花萼、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丝、花药);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重要结构。

51.传粉:花开放后,雄蕊的花药破裂,花粉散出,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叫传粉

52.开花:当花蕊发育成熟后,花冠和花萼张开,露出雄蕊和雌蕊,这一过程叫开花

53.自花传粉:一朵花的雄蕊产生的花粉粒,落在同一朵花雌蕊的柱头上。

54.异花传粉:借助外力作用,一朵花的雄蕊产生的花粉粒,落在另一朵花雌蕊的柱头上。

55.虫媒花的特点:颜色鲜艳,气味芳香,花蜜甘甜。

56.风媒花的特点:花粉多而轻盈,容易被风吹散,他们的柱头上有分叉和黏液,容易接受花粉。

57.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胚珠——、珠被——种皮、受精卵——胚

58.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果树的传粉受到了影响。例如,靠昆虫传粉的果树由于昆虫的飞行受到了限制,因此传粉不足,造成减产;靠风传粉的果树由于阴雨导致花粉无法随风传播,也造成减产。

59.有的花并不结果,如黄瓜、南瓜、丝瓜的花多半都不结果。请解释这种现象?因为这些植物的花分为雌花和雄花,雄花是不会结果的。

60.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2.水能保持植株硬挺、直立和叶片舒展的姿态。3.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运输。4. 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5.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61.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可以大大增加吸水的面积,增大根吸收的功能。

62.导管向上输送无机盐和水,位于木质部;筛管向下输送有机物,位于韧皮部。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可以向外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内分裂形成新的韧皮部,所以可以使茎变的粗大。

63.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分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的形状是能够调节的,气孔既能张开,也能闭合。

64.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匀。靠近气孔腔的细胞壁厚,不易伸展;远离气孔腔的细胞壁薄,较易伸展。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时收缩时,气孔闭合。

65.叶片的结构:上表皮、叶肉、叶脉、气孔、下表皮。

66.为什么要暗处理?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 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储存的。

67.选叶遮光的原因?为了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68.滴加碘液的原因?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而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样可以很清晰的实现实验目的。

69.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有什么作用呢?1.作为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食物。2.有机物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部分。3有机物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0.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 ( 储存能量) + 氧——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71.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在线粒体将有机物分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72.冬天, 北方地窖里储藏的,堆放久了,为什么会发热?因为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73.为什么栽花或种庄稼,都要经常松土?因为植物的根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松土可以为根提供充足的氧。

74.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实验的结论是什么?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浊了的空气。

75. 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是否都能成功?成功的条件是什么?不能。必须有光。

76.什么是碳-氧平衡?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的相对平衡的状态,称为碳-氧平衡。

77.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

78.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79.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80

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叶绿体

线粒体。

条件 有光

有无光都可以

原料

水和二氧化碳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水和二氧化碳

能量转变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相互依存

81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82植被: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的总和。

83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1.森林覆盖率低,森林少。2.森林的不合理利用。3.草原沙化、退化。

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85我国的植树节是3月12日。

86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的起源:P2

1、人类的起源的争论

(1)、进化论 建立者达尔文

(2)、神 创 论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P3

(1)、认识几种现代类人猿P2图

(2)、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P3

(3)、对比找出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三个根本区别)

A、运动方式不同

B、制造工具能力不同

C、脑发育程度不同

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P4

环境的变化----地壳的剧烈运动

4、古人类起源的进化证据

(1)进化证据:化石P4 “露西”、“东非人”骨骼分析

(2)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A、形态结构: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B、工具使用:不会用→→会使用→→会制造(简单→复杂)

C、衣食方面:赤身→→御寒遮羞

生食→→熟食 (火的发明)

D、语言方面:肢体表达→→语言文字

二、人类的发展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要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

第二节 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八大系统之一)

(一)男性生殖系统图3 P9

主要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二)女性生殖系统图5

主要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部位 ()

子 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二、生殖过程:P9—10图7

睾丸→精子 受精 怀孕 40周分娩

→→→→→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婴儿

卵巢→卵子

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 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注: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大约经过40周分娩

第三节 青春期

婴 儿 期 0—1

幼儿前期 1—3 托儿所

幼 儿 期 3—6 幼儿园

童 年 期 7-12 小 学

青 春 期 10-20 初 中

青 年 期 18-25

一、青春期身体变化(三个特点)P15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

并且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羞于见人×)的生理现象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现象)

三、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变化及其卫生:(了解)

1、P16

2、P16

第四节:生育P19

一、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1、阅读P18资料分析

2、讨论 (1)1600—1700年

(2)1949—1989年, 战争 ;生活水平 医疗卫生等

二、生育

1、生育是我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晚婚 比法定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晚2-3年

(2)晚育 婚后推迟2-3年生育

(3)少生 关键

(4)优生 婚前体检 孕期检查 科学分娩

3、探究晚育的意义

(1)复习探究过程的六个环节

(2)数学推算P20

① 100年后 A 5代 B 4代

② 5年后没有晚育要求的生了5000万

有晚育要求的 1000万

少生了4000万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P21

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种营养物质。

(一)糖类、脂肪、蛋白质P22

三者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糖类:主要供能物质。 (人体所需要能量约70%由糖类提供)

吊瓶(挂葡萄糖)

2、脂肪:备用能源物质。 (血糖可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

(生病消瘦的原因?)

3、蛋白质:青少年每天需要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P22

是生长发育、细胞更新、细胞修复的需要,也提供能量。

(二)水P24

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是良好的溶剂。

(三)无机盐P25表:无机盐缺乏症和食物来源:

佝偻病、骨质疏松是由于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引起的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的,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乏含碘的无机盐引起的。

(四)维生素P26表 维生素作用缺乏症和食物来源: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

缺乏维生素 A易引起皮肤干燥、夜盲症,

缺乏维生素B1易患神经炎、脚气病,

缺乏维生素 C易患坏血病,

缺乏维生素 D易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一)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P30 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

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

唾液淀粉酶

淀粉 →→→ 麦芽糖

(遇碘变蓝) (遇碘不变蓝)

1、唾液与清水对比实验 (变量:唾液 对照:清水)

证明唾液的作用

2、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对比实验 (变量:馒头碎屑 对照:馒头块)

证明牙齿的咀嚼作用

3、搅拌与不搅拌对比实验 (变量:搅拌 对照:不搅拌)

证明舌头的搅拌作用

(二)消化概念:P31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分子小、结构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

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的消化酶作用而进行的。

淀粉酶等

淀粉 →→→ 葡萄糖

蛋白酶等

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

脂肪 →→→ 脂肪酸+甘油

脂肪酶等

(三)、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图P32

1、组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

消化腺组成的。P33

消化道包括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和肛门等.

消化腺包括(位于消化道外的)唾液腺、

胰腺

和肝脏(最大的消化腺);

(在消化道壁内的) 胃腺

和肠腺。

2、功能:P32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糖类。

胰 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小肠起始部分)

肝 脏分泌胆汁 是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乳化脂肪的作用)

即把脂肪变成脂肪微粒,可增大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

其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小肠起始部分)。

胃 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 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所以: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因为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概念P33

经过消化、分解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

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称为吸收。

2、场所:主要是小肠。 不是大肠?

P33: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A、小肠很长,约5~6米长;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C、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吸收。

所以说,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3、解读曲线图 (分析P34)

(1)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因为脂肪在小肠中才开始被消化

(2)淀粉从口腔开始被消化。

淀粉酶口腔中就有

脂肪在小肠中才开始被消化

胆汁、脂肪酶小肠中才有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

蛋白酶胃中才有

(3)D是小肠,含有胆汁、胰液和肠液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合理营养:

1、分析下列行为是否正确 P36插图

A、不吃早饭:

B、挑食偏食:不吃蔬菜、爱吃鸡鸭鱼肉、饮料当水

C、暴饮暴食:

2、合理营养含义:营养学家指出,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和30%。P37

二、设计(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根据平衡膳食宝塔

三、食品安全P38:

1、食品污染?

2、预防食物中毒?

3、如何做到食品安全?

四、绿色食品P39:

1、含义: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食品

2、分类:分为A级和AA级两类。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P43图25)

1、呼吸道:

鼻 (鼻腔生有鼻毛,可阻挡尘埃;能清洁吸入的空气

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分泌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

鼻黏膜中还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温暖吸入的空气。)、

(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

咽、 既是消化通道,又是呼吸通道。

会厌软骨 (吃饭不能大声说笑?)

喉、

声带与发声 (青春期变声期保护噪音)

气管、

支气管 (由“C”形软骨构成;

其内表面的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摆动……,形成痰)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P47

1、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左2右3

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为 16--18次/分钟。

2、实验:测量胸围差 P47(体育课测肺活量)

(1)测量部位:两肩胛骨的下角

(2)计算: 胸围差=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度---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度

(3)要求: 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讨论: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P48 (胸骨、肋骨、胸椎构成胸廓)

(1)吸气:肋骨间的肌肉、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

(2)呼气:肋骨间的肌肉、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资料分析: (原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讨论P50

(1)浑浊程度说明二氧化碳的多少不同。

(2)对比实验,起对照作用。

扩散

(3)呼出的气体氧气减少了。( 21%→→→→16% )

二氧化碳增加了。( 0.03%→→→→4% )

3、特点:

(1)支气管在肺叶内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肺泡。

肺泡数量(很多)。P50

(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P51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以上三点有利于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的气体进行交换。

呼吸作用反应式

线粒体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体的健康

资料分析P52—P53:

鼻炎、咽炎、支气管、肺炎、肺癌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

被动吸烟的、二手烟、

装修材料中甲醛、苯污染

二、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1、空气质量日报:P54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状况

0—50 优

50—100 良 三

101—200 可吸入颗粒物 轻度污染 明

201—300 中度污染

301 以上 重度污染

2、常见的大气污染

(1)工业生产的排放

(2)车辆、船舶尾气

(3)秸杆焚烧

(4)地面扬尘

3 探究: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P55

五点取样法P56

对角线的中点-----中心样点;

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统计: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P56

4、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P57

5、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有效措施。P57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上层)血 浆: 上层

(下层)血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两层交界处,很薄,白色

红细胞 在下层,红色;

(一)血浆:淡**的透明液体,其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物质,

1、主要成分:水约90%、血浆蛋白约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3%。

2、主要作用:运载血细胞,

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红细胞(RBC):

(1)数 量:最多 (正常值是3.5----5.0 ×10个/升)

(2)形态结构:双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富含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正常值是110---150克/升

(3)功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4)贫血:一个人若红细胞数量太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太低,则患贫血。

2、白细胞(WBC):

(1)数 量:最少 (正常值是 4.0----10 ×10 个/升 )

(2)形态结构: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

(3)功 能:有吞噬侵入人体病菌的作用。

当人体有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会大量增加。

3、血小板(PLT)

(1)数 量:较少 (正常值是1.0~3.0 ×10 个/升 )

(2)形态结构: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3)功 能:凝血和止血。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二、血管的种类P64(血流方向)

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离心)

特点: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2、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适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

(1)毛细血管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2)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3、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四肢静脉的内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重、难点)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P68图 :要求掌握四腔、五血管、二瓣膜

1、心脏具四腔: 上房下室

右心房、左心房

右心室、左心室

2、心脏壁特点: 主要由心肌(肌肉组织)构成,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3、具有瓣膜 防止倒流。上下相通,左右不相通

房室瓣

动脉瓣

4、与心脏连通的血管 记忆规律:房连静,室连动

左心室→→主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二、血液循环途径: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P71

(1)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在全身毛细血管处的物质交换,使鲜红色、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颜色暗红、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的物质交换,使血液由暗红色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第四节血型和输血:P76

一、血型的发现:

A、B、O、AB型;

二、同型输血:

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时,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时,可以遵循一定的输血关系输少量的异型血。

三、血量和输血

1、血量: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2、献血: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3、无偿献血制度: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期中考按以上复习,重点划线部分。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P80

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P80图:

肾脏 形成尿液

输尿管 输送尿液

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 排出尿液

二、尿的形成

1、肾的组成和功能:肾由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又由

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

过 滤作用 →→ 原尿(150升)

肾小囊

肾小管 重吸收作用 →→ 尿液(终尿1.5升)

2、肾小球的过 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P82资料分析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和大部分的水)P82

注意比较成分差异:血液、原尿和尿液。

肾小球 肾小管

血液——————→原尿——————→尿液

(血浆、血细胞) (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水、无机盐、尿素)

三、尿的排出

四、排泄的意义:P83 ①②③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一、人粪尿的价值

1、人粪尿的主要成分:P85资料分析

分解为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2、人粪尿的价值:

即农家肥的优点P85(与化学肥料相比)

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成本低

二、人粪尿无害化处理:方式有

1、建沼气池:厌氧条件下分解 沼气即甲烷,清洁燃料。

2、高温堆肥:杀死病菌和虫卵。

3、建生态厕所: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和视觉P88

P89资料分析:照相机镜头----------晶状体

光圈----------瞳 孔 (对光反射P90)

胶卷----------视网膜

1.眼球的基本结构P89

角膜(前1/6):可以透过光线

外膜

巩膜(后5/6):可以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虹 膜(前1/6):中间有一个可以调节大小的瞳孔

眼球壁 中膜

脉络膜(后5/6)

内膜:即视网膜,可以感受光的刺激

晶状体:可以折射光线

玻璃体

2.视觉形成过程:P90

(折射)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形成物像)

视网膜————→视神经→→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二、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眼P91

晶状体变凸,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前方,看不清远处的

2矫正 戴凹透镜

3预防P91 “三要”“四不看”

以下了解即可

三要

①坐姿、写姿正确看书写字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市尺。

②看书、看电脑,玩游戏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

③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

①光线太强不看书。

②光线太暗不看书

③躺卧不看书

④走路不看书。

三、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

耳郭=耳廓

外耳 收集声波

外耳道

鼓膜

中耳 听小骨 传递声波

鼓室 咽鼓管(由鼓室通向咽) 中耳炎

前庭

内耳 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耳蜗(感受声音信息) (晕机晕船晕车)

2、听觉的形成过程:

(产生振动)

外界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

(感受声音信息)

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耳的卫生保健教育(了解即可)

①不要用尖硬的东西挖耳朵,以免刺破外耳道和鼓膜

②听到巨大的声音(例如雷声、炮声)时要张口,这样可以避免震破鼓膜。

③要预防鼻炎、咽炎,因为鼻、咽与中耳相通,如果鼻、咽发炎,病菌有可能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中耳炎会损伤听小骨或使鼓膜穿孔。

④不要让污水进入外耳道,洗澡、游泳后要把外耳道内的水擦干,以免引起中耳炎。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分为大脑(大脑皮层有许多神经中枢)、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髓:能对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并且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二、神经元:P99又叫神经细胞,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一、反射P102:

1、实验:膝跳反射

2、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二、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重点图P102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wsbedu/kejian/shengk/ffanshe.swf

电话机 电话线 邮政总机 电话线 电话机

三、反射的类型P103

1、简单的反射: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

2、复杂的反射:人通过长期的生活积累而形成的反射。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 是人类所特有的。

四、反射的意义P103

调节自身生命活动,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

五、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第四节 激素调节P105

内分泌腺:是一类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少、作用大。

外分泌腺:是一类有导管的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是——汗液、唾液、胆汁等,经导管排出。

一、内分泌腺分泌激素 P106图

1、(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侏儒症,

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

2、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使人得甲亢;

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导致呆小症;

身体缺碘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3、胰 岛:分泌胰岛素。分泌不足患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4、性 腺:卵巢(分泌雌性激素)、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维持第二性征

5、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6、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

二、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主要

初一年下册生物期中复习资料啊!(仁爱版)

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

维生素: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心脏解剖图:

心脏工作示意图:

血液循环模式图:

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尿的形成图: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听觉形成的过程: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初一所有科目的总复习资料(上册)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一、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 起源森林古猿 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自己总结:

2、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 阴囊:保护睾丸 :排精、排尿

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即外阴

4)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

5)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发育:受精卵、 胚胎、 胎儿 、婴儿

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 ;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性发育 :主要受到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4、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脱落。

出血 :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5、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

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二、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a最长;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小肠中含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参与的酶:唾液淀粉酶,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消化过程:蛋白质、 氨基酸,参与的酶(胃液、胰液、肠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消化过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肝脏),参与的酶(肠液、胰液)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a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b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c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 形成压力差

2) 体内气体的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顺着浓度低的方向流动。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取样法)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何判断:动脉(离心,流速快,逐渐分支,变细);静脉(向心,分支逐渐合并,变粗,流速慢)。毛细血管(壁薄,单层细胞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四腔、八“心眼”——血管)

有四个腔: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右心室 肺动脉;左心房 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到毛细血管到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 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和膀胱)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尿道: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尝试通过液体成分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2、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方法: 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六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 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骨传导 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轴突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髓鞘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

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脊髓)

复杂的反射(后天经学习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大脑)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七、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

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何时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类型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花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噪音污染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

苏教版初一生物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4、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6、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7、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8、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9、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0、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二、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四、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五、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七、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2、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3、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5、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7、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8、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9、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0、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11、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1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13、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七年级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 1、生物的特征:(1)、除外,都由细胞构成;(2)、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4)、能生殖(产生自己的后代);(5)、有遗传、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7)、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2、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一类是非生物。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二、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又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2、生物科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三、 1、若在显微镜下出现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2、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镜座,一手握镜臂。3、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坏玻片标本。3、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4、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四、 科学探究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信息途径之一,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如探究腐肉上蛆从何而来的实验中,变量是猪肉和外界的蝇是否直接接触,而其他因素都全部相同。

五、 1`、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和叶绿体七部分;人和动物的细胞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是门卫);细胞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含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管理调控部门);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动力车间);液泡中有细胞液;叶绿体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生产产品车间)。

3、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以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为基础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的功能单位。

六、 1、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生物都有生长现象,这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2、细胞分裂通常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出现了染色体,染色体在中央分成两份,向细胞两端移动,细胞质也平均分成两份。

3、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4、形态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动物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植物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基本组织和分生组织四种组织。

七、 1、植物体的六个器官:根、茎、叶、花、果实、;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是官。

2、植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和动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初一上复习资料

初中生物的复习知识点已经整理好,有需要的同学可前往查看。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七年级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七年级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1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②软体动物③甲壳动物;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_躯干部_和尾鳍_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 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___口__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_毛细血管__中,而_二氧化碳_____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气_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_的含量增高。

 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_,食物从口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8、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七年级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2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

 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七年级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3

 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

 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3、兔: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

 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5、兔的食性:植物(草)。兔的身体分为:头、躯干、丝织和尾四部分。

 6、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

猜你喜欢:

1. 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归纳整理

2. 七年级生物上知识框架图

3.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本知识重点

4. 初一上册生物笔记整理

5. 2017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设 3、制定 4、实施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 多莉羊的例子p55,

▲ 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P65题3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官:花、果实、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草履虫见课本70页图,71页2题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苔藓植物的根是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植物、细菌(噬菌体)

▲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植物

▲的结构

蚕豆: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本84页表和85页图,课本88页2题

▲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测定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花的结构(课本102)

▲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4)

▲果实和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课本105页1题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受粉。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植物。`

▲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 为“旧石器”)。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二、 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

三、 远古的传说

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黄帝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它是汉族的前身,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

四、 夏朝和商朝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2、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商东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长江流域,北达辽河。最后一个王商纣(暴君)。

五、 西周的兴亡

1、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都于镐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统治者叫国君,或诸侯),叫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的统治。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财物,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3、西周结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六、春秋争霸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都城到洛邑,即洛阳)——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齐桓公首霸的原因:①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葵丘会盟。

4、晋楚争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败,晋文公成为霸主。 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5、吴越争霸:吴王阖闾任用孙武打败楚,成为霸主。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

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七、战国争雄

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韩赵魏由晋分裂而成。

2、战国时著名战役:围魏救赵(齐国孙膑)、长平之战(秦将白起)

3、合纵与连横: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以苏秦为代表,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以张仪为代表。

八、商鞅变法:

1、背景:①战国时生产力发展,标志为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广。②秦国相对落后。③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2、变法: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①改革土地制度。②重农抑商。③奖励军功。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

3、性质:商鞅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影响:①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秦国战斗力提高。③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4、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

九、秦朝的统一:

1、“秦王扫”(统一全国)的原因:①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②秦王赢政制定了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2、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都咸阳。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②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皇帝制度的建立:内容:①确立皇帝的称号,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起来。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铜钱)。②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③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是隶书)。

十、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秦的暴政。表现在:①“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②残酷地剥削。③严酷的刑罚。④秦二世更加昏庸残暴。

2、开始: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陈县建立张楚,曾攻到咸阳附近的戏。

3、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4、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刘邦进入关中,逼近咸阳,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十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①思想方面:尊儒术兴太学。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③经济方面: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军事方面:北方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控制海南岛和“西南夷”。

十二、张骞通西域

1、 西域的范围: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

2、 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联络乌孙国。意义: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

3、 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十三、两汉时期的外交

1、“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另有“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铁器制造技术传到朝鲜,在平壤出土有汉朝蜀郡制造的漆器。公元57年,汉光武帝赠给日本倭奴国使者“汉委奴国王” 金印。

3、汉与欧洲的往来:公元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公元166年,大秦人从海路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十四、三国鼎立

1、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之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2、 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之后,三分天下局面实际形成。

3、 三国鼎立:①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②221年,刘备建汉(蜀汉或蜀),都成都。③229年,孙权建吴,都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十五、南方的初步开发

1、 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工具、技术和。

2、 吴国的经济: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越布),青瓷,三大造船中心(侯官、临海、番禺)。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今台湾)。

3、 诸葛亮治蜀:堰官,锦官,平定南中地区(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

4、 西晋都洛阳,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都建康(南京)。江南经济发展原因:①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②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③社会相对安定。④自然条件优越。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十六、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少数民族内迁: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内迁到黄河流域。

2、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民族融合趋势增强。②鲜卑贵族用落后方式统治人民。③北魏面临危机。

内容:①借鉴汉族政治经济制度。②迁都洛阳。③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推行汉族教育制度)。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十七、青铜工艺

1、 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铜、锡、铅)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青铜时代:是指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2、 主要青铜器:①司母戊大方鼎: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商朝后期铸造,特点是雄伟端庄,气势凛然,代表商朝残品的典型风格。②四羊方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③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和青铜树: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十八、卓越的工程包括:

1、 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位于成都附近岷江上。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2、 郑国渠:战国后期秦国建于咸阳附近,由郑国主持修建,灌溉了关中平原。

3、 秦长城:秦朝为防御匈奴,在秦、赵、燕三国北方防御工程基础上修筑而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

4、 灵渠。秦朝修建,联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十九、科技成果

1、 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世界最早),用麻造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产量增加,成本降低,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意义: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2、 数学:①《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期,书中关于负数的概念、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②“圆周率”:南朝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早1100年。

3、 医学:①“医圣”张仲景,东汉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②华佗,东汉人,世界上最早用全身手术法(麻沸散),编制了五禽戏。

4、 农学:贾思勰,北魏时期,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

5、 地理学:郦道元,北魏时期,著有《水经注》。

二十、汉字的演变

1、 文字的起源: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2、 甲骨文:商朝时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意义: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

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3、 金文:商朝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铭文和钟鼎文。为后人研究商周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4、 小篆和隶书: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流行于秦。后发展为隶书,汉时广泛使用。

5、 草书、楷书和行书:出现于汉朝后期,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

二十一、学术思想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①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统治者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②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编订了《诗》、《书》、《春秋》作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③孔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里。

2、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①原因:战国时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众多的学派,历史上称为“诸子百家”。②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还有纵横家(苏秦、张仪)、兵家和农家。③代表人物:儒家:孟轲(邹国,《孟子》)、荀况(赵国,《荀子》)。道家:庄周(宋国,《庄子》)。墨家:墨翟(鲁国,《墨子》)。法家:韩非(韩国,《韩非子》)。兵家:孙膑(齐国,《孙膑兵法》)。

二十二、文学、史学与宗教

1、 诗歌:屈原,战国时楚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作品《离骚》、《天问》。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

2、 史学: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伟大史学家,著有《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等,它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

3、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对我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4、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正式创立,尊老子为教主。

二十三、艺术

1、 战国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制作于战国时期,说明当时我国音乐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2、 秦始皇陵兵马俑:在秦汉时期的美术中,雕塑的成就最为突出。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

3、 王羲之:“书圣”王羲之,东晋,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 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B应做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日新又新我常新,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