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

我选我板书设计_我选我教案

tamoadmin 2024-10-15 人已围观

简介1.急求小学《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案》(3——6年级)2.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我能行》教案3.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正规模板5篇4.幼儿园教案课后回忆怎么写5.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有哪些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1.急求小学《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案》(3——6年级)

2.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我能行》教案

3.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正规模板5篇

4.幼儿园教案课后回忆怎么写

5.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有哪些

我选我板书设计_我选我教案

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酸的和甜的》”一问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以《看雪》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雪景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难忘的一天》时,学生问:“难忘的一天是指那一天?”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这一天为什么令“我”难忘?”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们正用问“?”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再如我在教《我选我》这篇课文后,我班王彦飞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呢?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呢?这样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急求小学《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案》(3——6年级)

一、研究专题: 依据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中学生呈现出的问题以及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及重点,我们学年组确立本学期语文教学研究的专题依旧为:“教给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继续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低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学生以后阅读和习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二年级语文的学习目标有这样明确的要求:“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学期,通过对这个专题的持续研究,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以后学好语文形成良好开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二、 研究目标进行此专题研究是为了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切实进行最基础的阅读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课外积累的知识或搜集的资料等方法,准确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实践中喜欢阅读,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主动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专题分解:

依据教材编排和组元训练,立足以往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研究成果,我们将专题分解如下:

(一)第二组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识字2》《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为接近,可以重点训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积累一点写事的方法和珍惜时间的格言。

教师面——切入点问题的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点拨时机的把握等策略的具体化、细化的研究。

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情的预设,特别是对思维生长点、发散点的把握。

学生面——重点掌握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感情朗读等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方法。

(二)第四组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识字4》《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编排了一些能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重点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师面——根据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提问、指导阅读方法、进行有效点拨,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续编故事。学生面——学习质疑讨论、评价故事内容,通过入情入境朗读或表演来理解课文,大胆进行合理想像,续编故事,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哲理。(三)第七组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本单元课文有《识字7》《‘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贴近生活。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调动情感,加深体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教师面——切入点问题的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点拨时机的把握、实践活动的开展等策略研究。学生面——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观察生活以及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四、 月份研究内容与措施:月份 内容 措施 授课 9月 第二组元教学前精心设计切入点和预设学情,有效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江红 《一分钟》10月 第四组元 教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评价故事内容,学习复述或表演,感悟哲理。能合理想像,续编故事。迟雅琴 《坐井观天》11月第七组元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美好品质,加强环保意识,有效引用资料理解课文耿业清 《‘红领巾’真好》 12月 梳理总结 五、预期成果:(一)教师方面:1、总结、提炼、发展已有的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和模式,如:切入点的设计策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力训练的策略、读写结合训练模式等等。2、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二)学生方面:1、学会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能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2、选择合适的片段指导学生仿写,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二年级级部转化差生计划 作者:未知 来自:单县实验小学 点击:78 时间:2005-10-11 由于现在的孩子上幼儿园时间长,加上孩子入学早、年龄较小,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较底管理不够严格。以致于很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订了以下计划: 一、 寻找差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情况

1、 学习习惯差,听课作业不认真。

2、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3、 个别是智力因素。

二、 对差生做全面的了解,以便对症下药。

1、 从任课老师同学那里了解该生的在校表现及优,缺点。

2、 联系家长,了解其在家的表现及优缺点寻找差原因。

三、 针对不同类型的差生制定不同的措施,使其树立自信,逐渐向优生转化。

1、 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结合家长,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习惯在哪儿,并让其有意识地去改变差生习惯。 对听课不认真的同学,老师在课堂上要多提醒,对作业只能感的地方指出表扬,差的地方给予鼓励并指出如何改正,让他们当面订正。2、 对智力差的学生,要结合家长,让他们多费些精力,多花点时间,平时让孩子多写多练。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一、教学重心要转移。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所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上规定涉及学习兴趣、自主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情境、学习方式诸方面,都属于学生主体的意识和行为。当前,对“学生主体”谈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仅此而己,实际上是把“主体”虚拟化、抽象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而常见的语文教学却是匆忙地将具体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转化为“用符号表现的专门知识。”这正是杜威坚决反对的把“学生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为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

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教学要改变教学策略。所谓策略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方法、手段、途径的总称。由于语文教学综合性强,应研究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策略体系。当前,对单个教学法的研究比较多。应该说,这些研究各具特色。有的是从特定的理论出发(有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也有从前苏联和西方引进的理论)通过实证性研究使传统的现代化,国外的本土化;有的是从本地本校的带有个性色彩的成功经验出发,经过提炼、加工、推广,使个性的共性化、经验的理性化、零散的系统化。虽然有的教学方法还缺乏理论构件,甚至还带有“经验色彩”,但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比较容易看到效果。也有一些教学法实验研究,既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又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对这些语文教学改革实验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 当前对教学策略研究的着力点是把零散的个案研究体系化,把单个的教学实验研究置于一个大系统中加以整合。可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多种方法巧妙的组合。如何组合,孰前孰后、孰多孰少,如何反映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艺术,因此“课程标准”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应提倡结论的多样化。

允许暂不作结论,把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去寻求解答。例如:讲《秋天》(《暖色音乐》)一诗,我不是一句一句的支离破碎的去分析,而是根据以往的教诗歌的经验,让学生探究归纳诗歌的“跳跃性”、“形象性”、“含蓄性”。以讨论、交流、短评的形式对此诗进行学习,并自己动手学写小诗。这种尝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每篇周记都有人写诗。并摘抄了许多小诗。学语文的兴趣大增。

要变教师发问为学生提问。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并非一概反对教师提问,而是反对那种琐碎的无思考价值的提问,反对那种不能激发学生想像力、思维力的提问,反对那种浅显的无回味余地的提问。怎样看待“带着问题读”?这个提法本无可非议。因为循疑而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古训中的读书要旨。要不要每一个段落都要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读书呢?如果这段课文明白如话,学生一读就懂,有必要去提问吗?如果这段课文想像空间和思维空间很大,学生通过读、思、议可以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何必要教师用一个问题框住学生、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呢?如果这段课文确实难以理解,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在课文的“节骨眼”上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书中找答案,也未尝不可。例如:《猎狐》一文的阅读抓住两点即可。一是由情节“猎狐“——“放狐”中所体现的人物情感怎样;一是整体感知全文后的所得——“为什么”。把握了这两点,基本对这篇课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明白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授受双方都有的放矢。

(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当前,语文课上齐读太多,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竿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去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语文学习是“举三反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现“表现”这一概念,颇具深意。“表现”是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物结合、反映个性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习作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是正确的,但在写真实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此次《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强调每课必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在单元里的地位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也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多种样式并存。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如《羚羊木雕》中“要回木雕”一节)入手来设计教学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有时,学生由于预习不充分,究竟对哪一段感兴趣说不出所以然,而是随口应答,教师应分辨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有的课,(如《蜀鄙二僧》)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在读书中,遇到疑难处,自己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从旁指点。读书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教师在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和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打乱学生的思路。

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

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要改变那种逐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的方法,改为重点精读、非重点略读和浏览。改变繁琐分析、零碎解剖以及每课必分段、必概括中心的做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新的教学计划出台后,语文学科由原来占总课时的3O%左右减为占总课时的2O%-22%,课时减少,阅读量增大。中、高年级课文一般为35篇(包括精读、略读),所以必须研究长文短学,一般是一篇课文一节课学完。充分利用学一篇带多篇的方法,实行能力的迁移。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要求讲深讲透。要改变那种慢节奏、低效率的教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教师不重复嗦,学生也不重复别人的话语。各个教学环节要严谨有序,不为一些细微末节的问题浪费时间,也不要为某个学生的无关问题影响教学进程。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无疑为僵化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多年来围绕“考试”而旋转的教师和莘莘学子们,不由得欢庆鼓舞。在这块以人性为基准,以发展为根本,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平台上,他们可以自由创造,各显其能,展示才能,让更多教师和学子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成为“自由”的人。然而繁华的背后是否存在热闹的空洞,繁华的虚假呢?以下谈谈我的拙见。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还是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无疑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其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新课标以发展人性为基准,着重培养人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存。“传道,授业,解惑”为职业的教师形象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解读,分析课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材的创新者,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的主导者,以往那种教师独霸课堂,一言堂的教育已成为历史,而应将主动权全面的完整的交给学生,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让其在语文的天堂里自由飞翔,自由驰骋,教师只是一个宏观调控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解读课文,共同探讨交流,将自己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思维无形中传给学生,在共同学习中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既然对话,就有对话中大差异,真所谓“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个文本的解读,仁者见忍,智者见智,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作为

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师是否听之任之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不仅能放的得开,更应该收的来。成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的主体体验,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珍惜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悟,注重多元理解,但强调多元理解应该是有理有据的而不是信马由缰,我们的教学必定是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某一发展水平。应此,作为调度者的教师,应该在多元理解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准线,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

二“无招”与“有招”

大凡武林高手,都武功卓绝,身怀绝技,他们信奉“无招胜有招”的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觉得无招比有招更能取敌制胜。语文教学“五环节”,“目标教学”…语文教师可能耳熟能详了。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让语文这棵大树展示了新姿,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进景下,多少有点捉襟见肘了。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本来是审美教育,其学科的独特性

决定了其教发的灵活多样,如果我们只限于几种模式,无疑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带着脚镣跳舞。再者,“迢迢大路通罗马”只要目标一致,方式可以多样。在宽松的环境里你教的精彩,学生也学得愉快。

三作文批改探微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写作水平的高低与否直接反应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应此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可丢。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对话式”的作文批改方式应该得到青睐。

作文是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展现,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缩影。应此作文的批阅尤其重要。阅读一篇作文无疑是一次师生对话。评语是师生沟通的媒介, 教师针对学生文章中的不足下评语,学生再根据评语修改作文,。这样一方面学生吸取教师的修改意见,另一方面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达到心灵的沟通,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主”,强调终极关怀。首要任务是改变知识传授过重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并且在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

,注重张扬个性,体现人文关怀。这既是对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缺失的一种深沉思考和内省,又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精神的呼唤。

作为语文教师,我顺应时代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逐渐转变了观念,树立了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艺术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角色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一年来,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学设计的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果遇到实际教学时间、环节与设计的时间、环节不一致时,我常是忍痛割爱,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如教学《未选择的路》,原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果多花了20分钟,原因是“学”的环节出彩。这节课本来设计的是“读”、“说”、“写”三大板块,板块之间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内容精细严密。“读”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如重音、节奏和停顿的反复推敲确定,“说”中学生争说情感体验,并逐渐形成两大对立倾向,双方各执一词。在此情况下再完成“写”已不可能,我决定改变计划引导学生举行一次小型辩论赛,双方引经据典,气氛异常热烈。虽超出原定时间,且“写”的环节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且确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以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阶段,授之以渔,付之以行动,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包括六个步骤:①自选内容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②结合单元总体目标和导语提示自定目标,明确意向;③自渎课文,正音释词,编自然段序号;④自主作答,“我认为本文的内容是

,主旨是

”;⑤参照课后习题再读课文,力求找到答案;⑥归纳小结自主学习阶段的疑难问题,整理在预习本上。此阶段总的原则是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写,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

2、合作探究阶段,设置任务,学会交流合作。

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呢?我尝试过二人组合(同桌)、四人组合(前后两排)、随机组合(设置情景,临时调用,如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教会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如记录员、组长、主持人等。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在交流中形成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坚持面向所有学生,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大而言之,是素质教育使然,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使然;小而言之,是教师的道德使然,是家庭的期望使然。

过去有段时间在教学中,尤其是在教研活动或赛课中,为了课堂出彩,我常常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优秀的学生,如全班最善朗读的去朗读,最善表演的去表演,最善画画的去画画……实际上只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跑龙套”,支撑整堂课框架的只是为数很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沉默不语,课堂上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总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刚进校时活蹦乱跳,畅所欲言的孩子在学校呆了两三年后居然连手都不敢举了。“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递减。”有此教训,我尽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分类要求。设计教案时,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有选择地完成,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差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欲望和可能,使学生感到我也要参加,我也能完成,增强了自信心,从而也留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各尽其材,各得其所。

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我能行》教案

第一课 我也愿当班干部

(一)[档案馆](3~5分钟)

教师讲故事《我选我》,激起学生的回忆,启发思考:为什么王宁会选自己“

(二)[咨询台](10~`12分钟)

1.我们生活在一个温暖的集体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你能为这个集体做点什么呢?

2.班上的小干部是热心为班集体服务的人,你想想,他们平时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通过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小干部是为大家、为班级服务的,是需要奉献精神的。

3.如果你当班干部,你还会做到哪些呢?

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责任感,教师可让个别同学在黑板上填。

4.教师总结:你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啊!

(三)[活动区](18~20分钟)

1.先想一想书上的问题,作好发言的准备。

2.将学生分成4-5人小组,让每个学生在组内发表竞选演说2。

3.推选4名同学参加班上的竞选。

4.班级竞选(每人上台发表竞选演说,每人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以内)。

(四)[实践园](3-4分钟)

1.班主任在班上开展轮流担任班干部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一天的班干部。

2.请你先想一想,你觉得你愿做些什么工作?请大家认真填写课内表格。

第二课 上学前的准备

(一)[档案馆](4-6分钟)

出示课件:《快开学了……》

快开学了,苗苗同学静静地坐在书桌旁,检查自己的暑假作业,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正打算写一份暑假报告。开学前一天,他去学校报到,向老师询问了开学要做哪些准备,并用笔记在笔记本上,回家后,苗苗开始了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二)[咨询台](8-10分钟)

1.教师:暑假快结束了,苗苗同学在做什么?侈赞同他的做法吗?上学前,你是怎么准备的?出示投影。

2.即将开学了,侈准备好了吗?如果临近开学你的生活中政治家下列事项,请在括号内打上“!”。

A快开学了,还和父母在外地旅游。( )

B晚上看电视看到深夜,第二天早上起不了床。( )

C暑假作业还有一大半没做完。( )

D不清楚开学时间,也懒得打电话问同学。( )

E希望暑假继续延长,继续玩下去。( )

F妈妈要你写新学期的打算,你觉得没必要。( )

J时间过得太快了,暑假里好像什么也没做。( )

H明天就要形式学了,书包、学具都没准备。( )

学生对应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自我判断。

3.教师总结:如果你有上面的情况,请赶快改正。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一起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学期吧!

(三)[活动区](16-18分钟)

1.学生分小组交流暑假里的收获,教师用微笑给予鼓励与肯定。

2.教师出示“拾贝园”的纸板。

3.学生把自己在暑假获得的成果用各种形式展现在纸板上。

4.学生畅谈新学期的计划(教师应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5.教师摄像,同学播放。

6.对每个发言的学生给予鼓励,同时要求其他学生督查他们今后的言任是否一致。

7.教师总结:为了明天更好地学习,请做好上学前的准备。

(四)[实践园](6-8分钟)

1.学生自行设计课堂剧的角色。

2.学生自秆设计课堂剧的情节。

3.出示课堂剧简介投影。

4.学生自荐表演。

5.教师扮演新学期姐姐与学生招手、握手,热情欢迎学生投入新学年的怀抱。

第三课 爸妈,我能行!

(一)[档案馆](6-8分钟)

1.读一读《小丽的故事》。

2.看图引导归纳:

A. 小丽为什么会自卑?

B. 小丽为什么会高兴?

(二)[咨询台](8-10分钟)

1.了解小丽的故事后,你想对小丽说些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既有长处,也有不足,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2.从小丽的故事中,结合自身实际,你又想到了什么?/

A. 同桌讨论。

B. 全班共同交流。

(三)[活动区](8-10分钟)

1.指导学生完成[活动区]的调查内容,要求每个学生在空白处填写自己在家里最行一方面。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推选一名同学参加全班的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谈一谈自己在家里做得最好的一方面。

(四)[实践园](10-12分钟)

1.记者采访

面对全班同学进行采访。根据记者的提问,你会说些什么?同时又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2.读儿歌

教师总结: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现在侈认识到自己还是个不错的人吧,大胆地说声:“爸妈,我能行!”

第四课 我能帮助他

(一)[档案馆](4-6分钟)

1.放录音故事《雪山遇险》,学生看插图。

2.介绍故事中的大概内容。

两名登山运动员正在攀登陡峭的雪山,突然发生了意外,其中一名运动员快要掉下山去了,另一名运动员为了救这名运动员,冒着生命危险,将受伤运动员拴在自己身上,奋力向上攀登。在这句运动员的帮助下,他俩终于成功地登上了雪山项。

(二)[咨询台](5-7分钟)

1.设问

A在一名运动员遇到危险时,是谁帮助了他?结果怎样?

B如果这名运动员没有得到他人的帮助,结果又会怎样?

2.移情训练

让学生想像以前自己需要别人帮助时的情景,体会运动员当时的心情。

3.学“老师寄语”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使他走出困境,助人为乐,这是一种美德。

(三)[活动区](15-17分钟)

1.学生分组,高矮个搭配为一组。

2.讲比赛规则。

小猴子肚子饿了一定要吃桃子才行。但是,他们俩是不是都能摘到桃子呢?大家可帮他想办法(高帮矮),其他同学喝彩。

3.学生做游戏。

(四)[实践园](8-10分钟)

1.看图回答。

2.如有时间可选其中个别情境表演。

第五课 我的座位

(一)[档案馆](6-8分钟)

1.教师可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学生分组讲座以理解图画的内容。

故事大意:小雨碰到了困难,不知该怎么办,由于小雨平时和大家相处得很好,大家都来帮她想办法,安慰她。小雨看到这么多人帮助她,高兴地笑了。

2.分组讨论:小雨为什么笑了?

3.教师总结:是邻座的友好让小雨感到了身处集体的快乐。

(二)[咨询台](6-8分钟)

1.让学生在教室平面图上找到自己的邻座(前后左右)的位子。

2.请学生讲述自己和邻座的友谊及相关的快乐故事,重新体会集体生活的快乐。

(三)[活动区](8-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小组讨论故事的内容。

2. 全班讨论想像第1-3幅图中主人公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哪些不良后果?

3. 全班讨论:为什么主人翁坐在这么多同学中间却没有人愿意理他?为什么他不受大家欢迎?

4. 教师总结:集体生活中,与邻座的交往要遵守一定的纪律规范。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由而影响别人的学习和生活,否则会成不受欢迎的人。

(四)[实践园](12-14分钟)

1.全班共同讨论,订立邻座之间的交往规则,如谦让友爱、不妨碍别的同学的学习、不招他人、不欺侮弱小的同学等。

2.全班表决,所有的学生表决通过后,将有关的规则记录在课本上。

3.教师提醒每位学生都应自觉遵守共同制订的规则。

 第二十六课 男孩 女孩

一、故事:小明的故事

1、课间活动时,一群女孩在一起跳橡皮筋,男孩子小明也想加入,可女孩却异口同声地说:“不要你来,男孩怎么会跳橡皮筋呢?”

2、小明生气了,于是当女孩跳时他就上前捣乱。这样,他们吵了起来,并等到老师那里去、、、、、、、

3、老师批评了小明,小明伤心地掉眼泪、、、、、、、

二、咨询台

1、同学们,小明为什么会掉眼泪呢?

2、生活中的你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三、活动区

1、穿针比赛

2、给布娃娃穿衣服比赛

3、扳手劲比赛

此项活动可采取三大组比赛,即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开进行,根据需要来定。

四、实践园

1、读儿歌:男孩女孩都可爱,喜好不同不奇怪。男孩勇敢女孩美,共同成长乐开怀。

2、友爱大行动

互换玩具玩一玩,共做一件事,意在强化学生互相接纳,互相帮助的意识。

3、下列两种活动,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特长自选一种实践活动在课内完成,并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A、 我的自画像

B、 我的自信卡

第二十七课 课堂是知识的海洋

一、档案馆

1、教师讲《小猴子吃辣椒》的故事,学生装边看课文插图边听。

2、同桌讨论小猴子为什么把辣椒当苹果?

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4、小猴子上课不集中精神,没有学到正确的知识,教师讲“苹果是红红的”,他却听成了“红红的是苹果”,所以把辣椒当作苹果来吃。

5、教师总结:我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要学好本领,上课时就要集中精神,课堂是知识的海洋,要想学得好,就要会听讲。

二、咨询台

怎样才是会听讲呢?教师告诉你我几个小窍门:

1、带着问题来听讲。

2、手脑并用来听讲。

3、积极发言那更好。

三、活动区

1、活动一:A、学生分级表演。B、学生评议。

2、活动二:

教师提问《我不认识你》

教师提问:高士其爷爷童年时是怎么样听讲的?为什么他会这样听讲?

只有像高士其爷爷那样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地听讲,才能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四、实践园1、请同学们完成[实践园]中的“想一想”。2、谈一谈,你们以后打算怎么样做?只有眼到、耳听、心想、手动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学习效果才佳。3、读儿歌。附:故事一:《小猴子吃辣椒》。故事二:《我不认识你》。

第二十八课 学会谦让

一、档案馆

1、课堂小品《发新书》:一学生扮演发书的同学。他抱着一摞新书走进了教室。开始发书了。突然,他发现一本书破了一个角。这时,他犹豫了一下、、、、、、、

A、思考:同学们猜猜他会怎么做?B、学生回答。C、教师总结:这位同学的行为就是谦让。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互相谦让。如果我们能将方便主动让给别人,那么,我们就会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交到更多的朋友。

二、咨询台

1、问:图中哪些行为属于谦让的行为?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咨询台]提供的两种情境。

三、活动区

1、学生看图听故事《小山羊过桥》。

故事内容如下:清凌凌的河水上,有一痤独木桥。这痤独木桥很窄,窄得每次只能过一个人。这一天,桥上来了两只小山羊。一只小山羊要到桥东去买盐,另一只小山羊要到桥西去买米。谁都想先过桥。于是,他们都上了桥,来到了桥中间。你看,他们角抵着角,谁也不让谁、、、、、、

2、提问:A、他们互不相让,会有什么结果?B、要想顺利而又安全地过桥,应该怎么做?

3、学生分小驵音乐伴奏表演“如果你是小山羊,会怎么做?”

四、实践园

1、设问:谦让是一种美德。那么你在生活中做到了吗?

2、学生在书上各自完成“当你遇到下面情况时,怎么办?”

3、学生汇报自己的做法后完成“自我小测试”。

4、教师总结:谦让是一种美德。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小朋友已经具有了谦让他人的品德。他们遇到好处首先想到别人,处处能让着别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第二十九课 别人比我考得好

一、档案馆

发考试卷了,“哎呀,怎么只得了个‘乙’?”叫了一声。他回头看看好朋友强强、建建,他们都笑呵呵的,他们肯定得了“甲”。丁丁心里更不舒服了。

这时老师走了过来,对丁丁说:“丁丁,这次没考好,下次可要努力呀!多向你的好朋友学习!”丁丁点点头,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到家里,爸爸问起了丁丁的考试成绩,丁丁吞吞吐吐地说出了自己的成绩。在爸爸的一再追问下,丁丁也说出了好朋友强强和建建的成绩。爸爸一听,立刻发脾气了。“你是怎么回事?考这么差?真不像话!”

丁丁心里难受极了,他忍不住哭了。

二、咨询台

1、丁丁越想越不舒服,他给小博士写了一封信。不久小博士回信,我们来看看小博士都跟丁丁说了些什么。

2、教师念信。

三、活动区

1、讲游戏规则。

2、开始第一轮游戏。

3、小队长组织小队成员总结游戏的教训,读者讨论下一轮游戏的方法。

4、第二轮游戏。

5、小队开会,互相鼓励。

6、学生在书上填游戏情况。

7、读儿歌。

四、实践园

1、教师领着学生读句子。

2、学生自我评价。

3、告诉学生做得好的要保持,不足之处要努力改正。

4、教师总结。

# posted by lamger123 @ 2005-09-26 09:35 评论(0)

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1到25课)

2005-9-26 星期一(Monday) 晴

第二十一课 我能做点儿家务事

一、档案馆

1、利用课件或插图展示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的片段。

A、图211:一个小朋友在整理房间。

B、图212:一个小朋友在扫地。

C、图213:一个小朋友帮妈妈买酱油。

3、小结:我长大了,我能帮妈妈干活儿了!

二、咨询台

1、课件展示儿歌:

我是家里小主人,做家务,少不了我。家务活儿,全家做,一起动手快乐多。

2、学儿歌,讨论:家务活儿有哪些?都该谁来干?

三、活动区

1、说一说: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A、爸爸说:“你现在学习最重要,家务事儿不用你管。”

B、妈妈说:“你做又做不好,只会帮倒忙,还是我来吧!”

2、演一演:你最拿手的家务儿是什么?做给大家看看?

四、实践园

1、明确要求:

A、自己动手制作一张“家务劳动卡”,在上面画上你的家人。

B、谁做了一件家务,就给谁画个笑脸。比比看,谁的笑脸多?

2、各人自己动手做,教师巡视(播放一段音乐)。

第二十二课 我有不同意见

一、档案馆

看图,讲述小高斯的故事。

杰出的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上小学时,有一次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算术题。其他学生都模仿书本和老师所讲方法,从头到尾逐一相加,结果算得头昏脑胀。可小高斯考了一下,列出了不同算法,很快将答数写出来交给老师。老师大吃一惊,答数竟准确无误。老师表扬了聪明的小高斯。

二、咨询台

1、请学生说一说,小高斯大林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能解出答案来?

他爱动脑筋,能自己独立思考;他不像别的同学那样只会照书上和教师讲的那样做。

2、请同学们看一看[咨询台]中的“聪明秘诀”,这些都是高斯成功的原因,也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请学生们再说一说、写一写在思考总是时还有哪些有效方法。

三、活动区

1、 出示4幅,提示学生:这些可能是鸡蛋、轮胎、太阳、哑铃。

2、 请学生自由想像,可联系回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将想到的答案都写在书上,不仅要求数量多,还要求特征接近画面。

3、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老师进行综合点评。

4、 创编故事前提要求:故事中要包含这5个词语,顺序可以颠倒,可以重复使用,要有一定的情节性,越离奇有趣越好。

5、 编好后,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的故事。

6、 各小组中创编最新颖的故事在全班讲述。

四、实践园

1、 要求学生打破常规的习惯想法,只要能达到取球和过河的目的就行,鼓励学生尽量想出更多的办法。

2、 评一评谁的办法最多?谁的办法最独特?

3、 读儿歌,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4、 教师总结:学习最主要靠自己,因此,我们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做什么事都按老师和家长教过的方法做。每个人的思维都不一样,但要充满自信,如果一旦对问题有了不同的看法,就要大胆地提出来,并进行验证有许多问题会有多种方法解决,因此,我们产决不能仅满足于一种方法,要放开自己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才能。

第二十三课 别人眼中的我

一、档案馆

1、教师可将学生分为4~6的小组。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学生分组讨论图画中的故事内容及其背后的故事。

故事大意:妈妈眼中的小宇,是个活泼可爱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小宇是个做事认真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小宇是个热情、乐于助人的好同学,小宇眼中的自己,是个能干的小学生。

2、请一个学生讲述故事的内容,并运用想像,举例说明为什么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评价。

3、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有很多的特点,不同的人会发现我们不同的特点。

二、咨询台

1、全班思考为什么别人的评价会成为我们了解自己的镜子?

2、全班讨论,还有哪些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并记录在课本上。

3、教师小结:镜子可以帮助我们梳妆,整理衣服。别人的评价就和我们照镜子一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三、活动区

1、 以击鼓传花的游戏为线索,通过抽签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有评价别人和被别人评价的机会,最好能说明评价的理由。

2、 学生记录下别人的评价,并表明自己对别人评价的态度。

3、 学生自我评价,填写“同学眼中的我”一栏。

4、 小组交流“同学眼中的我”

5、 教师总结:通过别人的评价,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都各有特点。别人的评价你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

四、实践园

1、 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相关的人。

2、 教师可当堂或事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加以下面积极的评价,完成“老师眼中的我”一栏。

3、 可让学生提前或在课后通过对家庭成员的采访,完成其他填写内容。

4、 学生对教师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十四课 当别人欺负你的时候

一、档案馆

教师引导学生看懂图后,让学生思考。

1、 试想,此时小刚的心情如何?

2、 如果你是小刚,你会怎么做?

二、咨询台

1、 将学生的答案板书,分类。看板书,分析,消极对抗和积极对待。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出正确的处理方案。

3、 在这种情况下,小刚的愤怒和大哭都有是很政党的反应,但不能大发脾气,一味任性,使事态扩大,这种消极的做法,不但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我们不打算这么做。我们应该在愤怒之时使自己冷静下来,想个合适的处理方法,如将此事报告老师,由老师处理等。

4、 怎样使自己冷静下来呢?试着多想想自己的几个问题。------“为什么他要欺负我?”“有什么法子能使他不欺负我?”

5、 教师应肯定学生的积极想法,如,总代表地讲道理;再如离开现场;报告老师等,并让学生装学会这些方法。

三、活动区

1、 请4组同学分别表演4个情境。

2、 请台下的同学思考,如果你是受欺负的那个同学你会怎么做?

3、 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况和事件的严惩程度,作出相应的决定。

四、实践园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遭遇,当你被别人欺负时,你会怎么做呢?

1、 请大家先自己完成这两道选择题,然后分组,同组的成员讨论你们每个人的个人决定,试着达成一个小组决定。

2、 汇报小组决定。

3、 学习儿歌。

边拍边唱儿歌(可配合儿歌拍掌,由一下,两下到三下,四下。)

4、教师总结:下次再遇到别人欺负你的时候,就想一想这首儿歌,就知道怎么做了。

第二十五课 逃避危险

一、档案馆

故事《聪明的公鸡》

有一天,天气很好,公鸡出来 玩,他一边唱歌一边走。狐狸发现这只漂亮的公鸡,就跟在后面。公鸡走了一阵,以现了狐狸,就问:“狐狸大哥,你为什么总跟着我?”狐狸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想和你交个朋友!”公鸡心里很害怕,但它壮着胆子说:“我后面还有一只狼狗,他也是我的好朋友!”狐狸一听,连忙说:“改天再来找你吧!”说完,夹着尾巴逃走了!

二、咨询台

1、你认为公鸡聪明吗?为什么?

2、公鸡是怎样战胜狡猾的狐狸的?

三、活动区

1、“想一想”活动:你曾经遇到过哪些危险?当危险发生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想出并学会选择最合适的应急方法。

2、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怎么办?

A、冷静、冷静、再冷静!千万不要惊慌失措!

B、遇到事情一定要沉着、勇敢、机智,要保护好自己。

C、办法:可以告诉企图带走你的坏人,爸爸妈妈就在附近。如果他要带你走,你一定要大声喊,并告诉过往的行人,你不认识他。必要时可拨打110。

四、实践园

当遇到下列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办?

在公园里,与父母走散了。

A、有一陌生人要带我去找父母。()

B、站在原地大哭。()

C、在附近找一电话亭与父母联系。()

D、求救警察叔叔()

教师总结:遇到困难时,一定要鼓起勇气保持镇静,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解决问题,想出办法来逃避危险。

# posted by lamger123 @ 2005-09-26 09:34 评论(0)

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6到20课)

2005-9-26 星期一(Monday) 晴

第十六课 爱惜小生命

一、 档案馆

出示课件:童话剧《到大自然爷爷的怀抱中去、、、、、、》

孩子们来到大自然中,有的看到美丽的花儿禁不住去采摘,有的忙着给花草树木除虫浇水,有的小淘气把小石头扔进河里,吓得鱼儿乱游,有的把从市场买来的小蝌蚪放回大自然,有的给小鸟做窝,为它们营造一个温暖的家,有的把鸟蛋掏走带回家去玩、、、、、

二、 咨询台

1、 谁是大自然爷爷喜欢的孩子,为什么?学生可以点击这些孩子的图像,然后进行回答。

2、 你做的哪些事是大自然爷爷喜欢的,哪些不是大自然爷爷喜欢的?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3、 先给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表现打上等级(甲、乙、丙、丁),再与同位交流为什么给自己评上这一等级,并取得对方认可。

4、 老师总结:爱惜小生命,因为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三、 活动区

出示课件:连环画《大熊想要什么?》。

大熊的家很漂亮,窗外有在大片树林。但他还嫌不好,他最想要的是一座大大的新房子。大熊猫砍掉了大树林,造起了新房子,大熊的新家更漂亮了,可是窗外没有树林。一天,大熊早餐想吃煮鸡蛋。他一打开鸡蛋柜,哇!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树被砍光了,太阳把房子晒得跟烘箱一样,鸡蛋变成小鸡了。春天,大熊开始种树了,这回,大熊最想要的是一大片树林。

1、 说说大熊先想要的是什么,后来又想要什么?

2、 你从大熊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3、 教师总结:爱惜小生命,与其和谐共存,共建大自然美丽的家园。

4、 组织学生表演课堂剧《大熊想要什么?》

5、 自编小故事,教师相机指导并选取几则有趣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 实践园

出示课件:“谁先获得大自然爷爷赠予的花环”大棋盘。

1、 学生观看,教师讲解环保游戏棋的游戏规则。

2、 学生分小组进行此项游戏,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棋盘、骰子、棋子。

3、 活动时,教师巡视,评出若干最先到达终点的同学。

4、 教师请一两位最先到达终点的同学谈谈他们如何到达终点的过程。

5、 请学生自行设计与此类似的棋局,回家与父母同玩。

第十七 学会问为什么

一、 档案馆

出示,生动讲述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从小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夜晚,看着天空,他会想到:月亮、星星为什么能持在天上呢?它们是运动着的,可为什么不要撞呢?看到苹果熟了,掉到地上,他又会思考:为什么苹果一定会掉向地面呢?就是这样一个爱问为什么的牛顿,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最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 咨询台

1、“为什么牛顿会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呢?”学生自由发言。-----他从小善于观察,喜欢提问,而且勤于思考,不断探索。

2、“你想学习得更好,变得更聪明吗?那么就要学会观察,学会提问。”

2、要想进步就要先了解自己。

4、做一做“心理小测试”然后告诉学生:如果你选择的是“会”,那么你是一个好学善问的孩子,希望你能继续这样坚持下去,在活动和实践中争取做得更好。如果你选择的是“不会”,也没关系,跟着老师和同学在活动和实践中即去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自己寻找答案,你一定会发现自己进步不小哦!

三、 活动区

1、 用气球现场做一次这个小实验(可教师做,也可点名让同学来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环节,然后让学生自由提问,并将问题写下来。---对能提出明确问题的同学进行鼓励。

2、 分小组说一说,自己是否知道一些关于这方面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正规模板5篇

#二年级# 导语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活动先通过“小故事:我是小小男子汉”的学习,使同学们懂得了在遇到困难或者胆怯时,一定要相信自己能行,拥有克服困难和胆怯心理的自信和勇气,就能战胜困难和胆怯。还通过让同学们欣赏音频、等形式进行榜样教育,加深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然后以“说一说”的活动形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锻炼机会,通过了解学生中一些勇敢者的故事,为他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最后,通过“游戏:击鼓传花”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信心,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

本课活动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和挑战自我的勇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不胆小是勇敢的表现。

(二)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做到不娇气,不胆怯,敢于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勇敢,不胆怯,不娇气。

教学难点 为什么要勇敢,不胆怯,不娇气。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游戏

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准备一个“击鼓传花”用的小鼓或其它代替器具。

2.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勇敢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敢独自睡觉,独自一个人在家吗?

学生:(略)

老师:要是爸爸妈妈都有事,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下面看看小军是怎样做的呢?(过渡)

讲授新课

一、小故事:我是小小男子汉(板书)

老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五十二页,我们认真看一看书上的四幅图,说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大家现在想一想这几个问题:小军自己在家还怕吗?他告诉妈妈说没问题时,是怎么想的呢?他用哪些办法克服胆怯的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小军自己在家他也害怕,但是他在“自己长大了,是一个男子汉”的信念下,通过采用把房间里的灯打开、看电视、听音乐等办法,克服了自己的不安情绪。为什么有的同学晚上不敢独自睡觉,独自一个人在家呢?

学生:(略)

老师:有的同学说怕黑、怕坏人,还有的说怕鬼,我们来听一个故事。

(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怕黑的小姑娘”。)

老师:这回大家是不是明白了一些啊!害怕有时就是自己吓自己,只要我们鼓起勇气,相信自己,就能克服胆怯的心理,大家说是不是呢?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音频“胆小先生”、“小小男子汉”等;欣赏“我不怕打针”、“走夜路,我带队”、“勇敢孩子的运动”等。)

老师:可见,只要我们自信了,勇敢了,胆小就会远离我们,我们向成功就跨进了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说一说。(过渡)

二、说一说(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五十三页,认真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是不是也有好多精彩故事呢?说给同学们听,好吗?下面大家可以自由结组,把自己精彩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不惧身残”、“摔倒了爬起来”、“我能行(二)”、“我行(三)”、“坦然面对”等;听音频“我选我”;或给同学们讲“我能行(一)”、“我能行(二)”、“不被困难吓倒”等故事,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击鼓传花”,花传到谁手里,可要讲故事呀!(过渡)

三、游戏:击鼓传花(板书)

老师:游戏前,我们先欣赏一个动画片和几幅。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小马过河”;“我能行(一)”、“我行”系列、“踊跃回答问题”等。)

老师:大家看完这些后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五十四页,大家认真看一看,然后我们也像他们那样坐成一个圆周,来进行游戏,花传到谁手里,可要讲故事,准备好了吗?

学生:(略)

(进行游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关注性格较为内向和语言表述能力欠缺的学生,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能行。)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不胆小是勇敢的表现,敢于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培养了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和挑战自我的勇气。

幼儿园教案课后回忆怎么写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1

在按照开学时制定的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教学设计,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近日进行本学期的教学反思,归纳为两个重视和两个加强,现 总结 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三、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 学习 方法 。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反思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行动研究法,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为以后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科研方法。所以,建议希望在教育事业上有所贡献的教师能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2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觉得重点应该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酸的和甜的》”一问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 语文学习 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以《看雪》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雪景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 文章 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难忘的一天》时,学生问:“难忘的一天是指那一天?”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这一天为什么令“我”难忘?”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们正用问“?”来擦出 创新思维 的火花。

再如我在教《我选我》这篇课文后,班上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呢?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呢?这样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3

一、教学方面的 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

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 热点 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4、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第

(2):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

以上几点教学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才可能有一定效果。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4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从--年至今一直从事初三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强中招、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 毕业 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 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 名言 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5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终身学习。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一般都要经过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主动建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具体 数学学习方法 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内重视听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三、指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四、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但不是烂做搞题海战术,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正规模板5篇相关文章:

★ 教育教学反思万能模板12篇

★ 最新青年教师教学反思模板5篇

★ 教师教育个人教学反思范文(五篇)

★ 教师教育的教学反思范文

★ 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范文

★ 教师教学自我反思评价模板五篇

★ 教师教学反思万能模板十篇

★ 教师教学反思模板12篇

★ 常用的教师教学反思模板五篇

★ 教育教学反思模板12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有哪些

一、研究专题: 依据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中学生呈现出的问题以及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及重点,我们学年组确立本学期语文教学研究的专题依旧为:“教给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继续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低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学生以后阅读和习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二年级语文的学习目标有这样明确的要求:“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学期,通过对这个专题的持续研究,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以后学好语文形成良好开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二、 研究目标进行此专题研究是为了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切实进行最基础的阅读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课外积累的知识或搜集的资料等方法,准确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实践中喜欢阅读,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主动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专题分解:

依据教材编排和组元训练,立足以往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研究成果,我们将专题分解如下:

(一)第二组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识字2》《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为接近,可以重点训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积累一点写事的方法和珍惜时间的格言。

教师面——切入点问题的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点拨时机的把握等策略的具体化、细化的研究。

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情的预设,特别是对思维生长点、发散点的把握。

学生面——重点掌握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感情朗读等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方法。

(二)第四组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识字4》《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编排了一些能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重点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师面——根据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提问、指导阅读方法、进行有效点拨,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续编故事。学生面——学习质疑讨论、评价故事内容,通过入情入境朗读或表演来理解课文,大胆进行合理想像,续编故事,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哲理。(三)第七组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本单元课文有《识字7》《‘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贴近生活。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调动情感,加深体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教师面——切入点问题的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点拨时机的把握、实践活动的开展等策略研究。学生面——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观察生活以及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四、 月份研究内容与措施:月份 内容 措施 授课 9月 第二组元教学前精心设计切入点和预设学情,有效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江红 《一分钟》10月 第四组元 教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评价故事内容,学习复述或表演,感悟哲理。能合理想像,续编故事。迟雅琴 《坐井观天》11月第七组元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美好品质,加强环保意识,有效引用资料理解课文耿业清 《‘红领巾’真好》 12月 梳理总结 五、预期成果:(一)教师方面:1、总结、提炼、发展已有的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和模式,如:切入点的设计策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力训练的策略、读写结合训练模式等等。2、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二)学生方面:1、学会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能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2、选择合适的片段指导学生仿写,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二年级级部转化差生计划 作者:未知 来自:单县实验小学 点击:78 时间:2005-10-11 由于现在的孩子上幼儿园时间长,加上孩子入学早、年龄较小,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较底管理不够严格。以致于很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订了以下计划: 一、 寻找差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情况

1、 学习习惯差,听课作业不认真。

2、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3、 个别是智力因素。

二、 对差生做全面的了解,以便对症下药。

1、 从任课老师同学那里了解该生的在校表现及优,缺点。

2、 联系家长,了解其在家的表现及优缺点寻找差原因。

三、 针对不同类型的差生制定不同的措施,使其树立自信,逐渐向优生转化。

1、 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结合家长,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习惯在哪儿,并让其有意识地去改变差生习惯。 对听课不认真的同学,老师在课堂上要多提醒,对作业只能感的地方指出表扬,差的地方给予鼓励并指出如何改正,让他们当面订正。2、 对智力差的学生,要结合家长,让他们多费些精力,多花点时间,平时让孩子多写多练。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一、教学重心要转移。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所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上规定涉及学习兴趣、自主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情境、学习方式诸方面,都属于学生主体的意识和行为。当前,对“学生主体”谈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仅此而己,实际上是把“主体”虚拟化、抽象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而常见的语文教学却是匆忙地将具体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转化为“用符号表现的专门知识。”这正是杜威坚决反对的把“学生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为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

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教学要改变教学策略。所谓策略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方法、手段、途径的总称。由于语文教学综合性强,应研究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策略体系。当前,对单个教学法的研究比较多。应该说,这些研究各具特色。有的是从特定的理论出发(有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也有从前苏联和西方引进的理论)通过实证性研究使传统的现代化,国外的本土化;有的是从本地本校的带有个性色彩的成功经验出发,经过提炼、加工、推广,使个性的共性化、经验的理性化、零散的系统化。虽然有的教学方法还缺乏理论构件,甚至还带有“经验色彩”,但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比较容易看到效果。也有一些教学法实验研究,既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又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对这些语文教学改革实验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 当前对教学策略研究的着力点是把零散的个案研究体系化,把单个的教学实验研究置于一个大系统中加以整合。可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多种方法巧妙的组合。如何组合,孰前孰后、孰多孰少,如何反映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艺术,因此“课程标准”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应提倡结论的多样化。

允许暂不作结论,把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去寻求解答。例如:讲《秋天》(《暖色音乐》)一诗,我不是一句一句的支离破碎的去分析,而是根据以往的教诗歌的经验,让学生探究归纳诗歌的“跳跃性”、“形象性”、“含蓄性”。以讨论、交流、短评的形式对此诗进行学习,并自己动手学写小诗。这种尝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每篇周记都有人写诗。并摘抄了许多小诗。学语文的兴趣大增。

要变教师发问为学生提问。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并非一概反对教师提问,而是反对那种琐碎的无思考价值的提问,反对那种不能激发学生想像力、思维力的提问,反对那种浅显的无回味余地的提问。怎样看待“带着问题读”?这个提法本无可非议。因为循疑而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古训中的读书要旨。要不要每一个段落都要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读书呢?如果这段课文明白如话,学生一读就懂,有必要去提问吗?如果这段课文想像空间和思维空间很大,学生通过读、思、议可以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何必要教师用一个问题框住学生、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呢?如果这段课文确实难以理解,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在课文的“节骨眼”上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书中找答案,也未尝不可。例如:《猎狐》一文的阅读抓住两点即可。一是由情节“猎狐“——“放狐”中所体现的人物情感怎样;一是整体感知全文后的所得——“为什么”。把握了这两点,基本对这篇课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明白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授受双方都有的放矢。

(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当前,语文课上齐读太多,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竿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去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语文学习是“举三反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现“表现”这一概念,颇具深意。“表现”是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物结合、反映个性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习作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是正确的,但在写真实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此次《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强调每课必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在单元里的地位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也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多种样式并存。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如《羚羊木雕》中“要回木雕”一节)入手来设计教学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有时,学生由于预习不充分,究竟对哪一段感兴趣说不出所以然,而是随口应答,教师应分辨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有的课,(如《蜀鄙二僧》)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在读书中,遇到疑难处,自己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从旁指点。读书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教师在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和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打乱学生的思路。

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

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要改变那种逐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的方法,改为重点精读、非重点略读和浏览。改变繁琐分析、零碎解剖以及每课必分段、必概括中心的做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新的教学计划出台后,语文学科由原来占总课时的3O%左右减为占总课时的2O%-22%,课时减少,阅读量增大。中、高年级课文一般为35篇(包括精读、略读),所以必须研究长文短学,一般是一篇课文一节课学完。充分利用学一篇带多篇的方法,实行能力的迁移。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要求讲深讲透。要改变那种慢节奏、低效率的教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教师不重复嗦,学生也不重复别人的话语。各个教学环节要严谨有序,不为一些细微末节的问题浪费时间,也不要为某个学生的无关问题影响教学进程。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无疑为僵化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多年来围绕“考试”而旋转的教师和莘莘学子们,不由得欢庆鼓舞。在这块以人性为基准,以发展为根本,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平台上,他们可以自由创造,各显其能,展示才能,让更多教师和学子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成为“自由”的人。然而繁华的背后是否存在热闹的空洞,繁华的虚假呢?以下谈谈我的拙见。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还是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无疑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其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新课标以发展人性为基准,着重培养人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存。“传道,授业,解惑”为职业的教师形象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解读,分析课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材的创新者,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的主导者,以往那种教师独霸课堂,一言堂的教育已成为历史,而应将主动权全面的完整的交给学生,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让其在语文的天堂里自由飞翔,自由驰骋,教师只是一个宏观调控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解读课文,共同探讨交流,将自己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思维无形中传给学生,在共同学习中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既然对话,就有对话中大差异,真所谓“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个文本的解读,仁者见忍,智者见智,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作为

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师是否听之任之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不仅能放的得开,更应该收的来。成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的主体体验,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珍惜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悟,注重多元理解,但强调多元理解应该是有理有据的而不是信马由缰,我们的教学必定是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某一发展水平。应此,作为调度者的教师,应该在多元理解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准线,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

二“无招”与“有招”

大凡武林高手,都武功卓绝,身怀绝技,他们信奉“无招胜有招”的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觉得无招比有招更能取敌制胜。语文教学“五环节”,“目标教学”…语文教师可能耳熟能详了。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让语文这棵大树展示了新姿,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进景下,多少有点捉襟见肘了。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本来是审美教育,其学科的独特性

决定了其教发的灵活多样,如果我们只限于几种模式,无疑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带着脚镣跳舞。再者,“迢迢大路通罗马”只要目标一致,方式可以多样。在宽松的环境里你教的精彩,学生也学得愉快。

三作文批改探微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写作水平的高低与否直接反应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应此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可丢。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对话式”的作文批改方式应该得到青睐。

作文是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展现,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缩影。应此作文的批阅尤其重要。阅读一篇作文无疑是一次师生对话。评语是师生沟通的媒介, 教师针对学生文章中的不足下评语,学生再根据评语修改作文,。这样一方面学生吸取教师的修改意见,另一方面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达到心灵的沟通,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主”,强调终极关怀。首要任务是改变知识传授过重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并且在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

,注重张扬个性,体现人文关怀。这既是对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缺失的一种深沉思考和内省,又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精神的呼唤。

作为语文教师,我顺应时代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逐渐转变了观念,树立了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艺术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角色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一年来,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学设计的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果遇到实际教学时间、环节与设计的时间、环节不一致时,我常是忍痛割爱,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如教学《未选择的路》,原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果多花了20分钟,原因是“学”的环节出彩。这节课本来设计的是“读”、“说”、“写”三大板块,板块之间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内容精细严密。“读”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如重音、节奏和停顿的反复推敲确定,“说”中学生争说情感体验,并逐渐形成两大对立倾向,双方各执一词。在此情况下再完成“写”已不可能,我决定改变计划引导学生举行一次小型辩论赛,双方引经据典,气氛异常热烈。虽超出原定时间,且“写”的环节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且确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以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阶段,授之以渔,付之以行动,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包括六个步骤:①自选内容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②结合单元总体目标和导语提示自定目标,明确意向;③自渎课文,正音释词,编自然段序号;④自主作答,“我认为本文的内容是

,主旨是

”;⑤参照课后习题再读课文,力求找到答案;⑥归纳小结自主学习阶段的疑难问题,整理在预习本上。此阶段总的原则是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写,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

2、合作探究阶段,设置任务,学会交流合作。

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呢?我尝试过二人组合(同桌)、四人组合(前后两排)、随机组合(设置情景,临时调用,如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教会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如记录员、组长、主持人等。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在交流中形成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1 找春天

2 古诗两首

宿新市徐公店

3 笋芽儿

4 小鹿的玫瑰花

语文园地一

5 泉水

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语文园地二

9 日月潭

10 葡萄沟

11 难忘的泼水节

12 北京亮起来了

语文园地三

13 动手做做看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15 画风

16 充气雨衣

语文园地四

17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绝句

18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