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子贡颜回的故事_颜回的故事
tamoadmin 2024-08-22 人已围观
简介1.问"颜回输冠"这个典故2.颜回坐忘寓意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的意思是什么4.颜回的故事出自于哪里?5.颜回输冠的寓意6.颜回的故事原文出自 《论语·雍也第六》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
1.问"颜回输冠"这个典故
2.颜回坐忘寓意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的意思是什么
4.颜回的故事出自于哪里?
5.颜回输冠的寓意
6.颜回的故事
原文出自 《论语·雍也第六》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关于颜回的故事: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在颜回存世的短短四十年里,大部分的时间是作为孔子的学生,追随着孔子走在寻求儒家思想实现的路上,颜回没有留下太多的故事,也没有做过官,其言行大多是在记载孔子和弟子言行的《论语》中,用现在世俗的眼光来看,颜回的一生是失败的,因为颜回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维持。
颜回是聪慧的,孔子的大弟子子贡这样说“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正是由于颜回的聪慧,所以对于孔子的思想能够非常迅速的领略,并且能够将孔子的思想记在心中,实践在自己的行为中。孔子讲学,颜回总是沉默寡言,别的学生都有很多的问题问孔子,而颜回总是顺承老师,不曾提出一点疑问,开始的时候孔子也认为颜回有点愚笨,但是后来观察,看到颜回可以将儒家的思想贯穿在行为中,不禁感叹“贤哉回也!”
颜回是忠诚的,颜回的忠诚源自对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的推崇,颜回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由此可见,颜回是孔子忠诚的拥护者,在孔子四处宣扬自己的思想不能够得到应用,陷于荒野,食粮不继的时候,包括子路、子贡在内的很多学生都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坚定的相信孔子的思想。'
颜回也是生不逢时的,如果颜回生活在一个盛世,那么其思想就可以实现。但是不幸的是颜回生长在春秋的末期,那个时期是一个崇尚武力,权臣当道,想要实现大同社会完全不可能的社会,所以颜回在那个时代是落魄的,即使是名声在外,即使是成为一个名噪一时的大儒,对于其生活质量并不能有任何的改善,所以颜回“身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
虽然颜回生前是落魄的,但是其身后却得到了极大的荣宠,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世代祭孔的时候颜回配享,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更是不断的给颜回追加谥号,死后的荣耀可以说非常的隆重。
问"颜回输冠"这个典故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在颜回身上曾经发生过很多的故事。而颜回偷吃米饭的故事真相并不是字面意思那样,后来孔子也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知道自己误会颜回了。那颜回为什么要偷吃米饭?孔子发现颜回偷吃米饭之后又是如何做的呢?
孔子特别欣赏颜回,他常常跟人夸赞颜回是个如何优秀出色的人。《论语》中的那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是孔子对颜回的称赞。
虽然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但是孔子曾经也误会过颜回。有一次孔子不小心发现了颜回偷吃米饭的事情,就在他即将要对自己最得意的弟子感到失望的时候,颜回的一句话,澄清了所有的误会。
事情发生在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的时候。那个时候孔子一行人经常会遇到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已经饿了好久的肚子了,好不容找来了一些米,孔子便让颜回去煮饭。过了一会儿,孔子估摸着颜回快把饭煮好了,就去厨房找颜回。
结果在厨房门口的时候,孔子看到了让他有些心情复杂的一幕,他看到颜回用手在锅里抓了一团米饭放在自己嘴里吃掉了。孔子没有当场揭穿颜回。
等颜回煮好饭,端来给大家吃的时候,孔子才开始试探颜回。他说在这样条件艰苦的时候还能吃上米饭实属不易,孔子要先祭天再吃。但颜回阻止了孔子。
颜回跟孔子说,这些米饭已经不干净了,所以不适合祭天。原来颜回在煮饭的时候,有一团灰尘掉到了里面。颜回把那团沾了灰尘的米饭吃掉了。孔子撞到颜回偷吃米饭正是这个缘故。知道真相后,孔子心情复杂,他为怀疑自己的学生而感到内疚。
颜回坐忘寓意
《颜回输冠》出自《论语》,讲述了颜回跟人打赌的一件事情。
颜回在街上碰到买布人与卖布人在吵架,买布人理直气壮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什么要我二十四钱?于是颜回说,三八就是二十四。
买布人急了要与颜回打赌,并且要让孔子评判,如果自己输了愿意输自己的人头,颜回说要是自己输了就输自己的帽子。两个人找孔子评理,孔子却出乎颜回意料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啊。
颜回于是输了自己的帽子,颜回听了老师的话,将自己的帽子乖乖的送给了买布人。但是颜回却觉得孔子老糊涂了,于是决定不再跟随孔子学习。
颜回借口回家有事,跟孔子告别,孔子嘱咐颜回说,千年古树莫存身,不明勿动手。颜回走到路上,忽然下起雨,颜回赶紧跑到一个千年古树的树洞中避雨,可是想到老师的话,马上跑出来,刚刚出来就见到一个闪电将大树劈倒,于是心中佩服老师的先见之明。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颜回不愿意打扰别人了,于是用佩剑拨开妻子的房门走到床边,却摸到床头睡着一个人,床尾睡着一个人,于是大怒,举起佩剑要砍,又想起老师的话,于是点上灯,却发现妻子与妹妹各睡一头,于是颜回非常震撼。
天明的时候颜回返回老师那里,见到老师就跪倒在地,说了自己的经过,问老师何以有先见之明。孔子说,你走的时候我见到要下雨了,于是嘱咐你一句,见你带着佩剑生着气走了,觉得不放心也嘱咐你一句,并不是有什么先见之明。
颜回又问为什么老师一定要说三八是二十三,孔子说,你要是输了只是输掉一顶帽子,如果是买布人输了就是一条人命,难道你想要人家的命吗?颜回大彻大悟,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孔子。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智慧与思想的深邃,也可以见到颜回一开始的时候对孔子也是存在着疑惑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必然的。
扩展资料:
创作简介: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
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_”。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的意思是什么
颜回坐忘寓意是:忘记了自己的身体,抛开自己智慧思考,摆脱肉体和思维,与大道合二为一,这就是“坐忘”。
原文故事如下:
而《庄子》中颜回坐忘的故事是什么呢?是有整天,颜回对孔子说:“我进步了,我安然相忘于礼乐了。”孔子说:“很好,但是还不够。”过了几天,颜回再见孔子说:“我进步了,这次我安然相忘于仁义了。”过了几天,颜回又见孔子说:“我进不了,我坐忘了。”
孔子问:“如何是坐忘?”颜回回答:“不着意自己的肢体,不卖弄自己的聪明,脱形体的拘执,去掉智巧的束缚,和大道融通为一,这就是坐忘。”原文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较后孔子说:“和万物同一体就没有偏私了,参与万物的变化不偏执于固定之理。你果真是贤人啊!我愿意追随在你的后边”(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如下:
庄子用颜回坐忘的故事说明了修道的一个宗旨,就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也就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大宗师》主旨在于写悟道的境界。“大宗师”即是宗大道为师。
重在阐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死生一如”的人生观。道是无限的,死与生是一体两面,因此不必为死生之情所束缚,因此也不必拘于儒家的“世俗之礼”。而通过颜回坐忘的故事,点出了如何成为“大宗师”的途径。
颜回的故事出自于哪里?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出自战国孔子的《论语·雍也篇》。
扩展资料:
《论语·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章,该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颜回输冠的寓意
颜子第二十三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通书·颜子第二十三》: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一样)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
翻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求道才是至贵至爱可求之事,富贵事小。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而颜回的品行也当得起称赞,安贫乐道,守正自持是一个美好的品德 ,但真正拥有的人却很少。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中,人们逐利而走,为追求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不断向上爬,千方百计地击倒竞争对手,而这其中又有多少人感觉自己是快乐的!程颢:“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对比着看,我们能够体会宋儒为什么会这么重视这句话。说到底,好学不如乐学。知其乐所在,才能真正领悟。
颜回的故事
颜回输冠的寓意如下: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可以说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不曾离开,但是颜回也并不是一开始的时候就这样崇拜孔子的,一开始的时候也存在着很多的疑虑,事实上,对于任何人的了解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颜回输冠的典故:
《颜回输冠》出自《论语》,讲述了颜回跟人打赌的一件事情。颜回在街上碰到买布人与卖布人在吵架,买布人理直气壮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什么要我二十四钱?于是颜回说,三八就是二十四。
买布人急了要与颜回打赌,并且要让孔子评判,如果自己输了愿意输自己的人头,颜回说要是自己输了就输自己的帽子。
两个人找孔子评理,孔子却出乎颜回意料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啊。颜回于是输了自己的帽子,颜回听了老师的话,将自己的帽子乖乖的送给了买布人。但是颜回却觉得孔子老糊涂了,于是决定不再跟随孔子学习。
颜回是谁:
颜回,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81年,字子渊,又称为颜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曲阜,是所有弟子中孔子评价最高的弟子,不仅仅称赞颜回“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历代的文人和统治者也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生前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潦倒,死后却荣宠万千,不禁让人感叹。
颜回的故事: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在颜回存世的短短四十年里,大部分的时间是作为孔子的学生,追随着孔子走在寻求儒家思想实现的路上。
颜回没有留下太多的故事,也没有做过官,其言行大多是在记载孔子和弟子言行的《论语》中,用现在世俗的眼光来看,颜回的一生是失败的,因为颜回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维持。
1、颜回攫甑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看见的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2、颜回不仕
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庭贫困处境卑贱,为什么不去做官呢?”颜回回答说:“不愿意做官。我有城外的五十亩地,足够供给稠粥;城内的十亩土地,足够穿丝麻;弹琴足以自求,所学先生的道理足以自己感到快乐。我不愿意做官。”
孔子欣然改变面容,说:“好啊,你的愿望!我听说:‘知足的人,不以利禄自累;审视自得的人,损失而不忧惧;进行内心修养的人,没有官位而不惭愧。’我诵读这些话已经很久了,现在在颜回身上才看到它,这是我的心得啊!”
3、颜回好学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哭得哀痛之至,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就更加亲近我。”鲁国国君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之后再没有发现好学的人了。”
扩展资料
颜回言行一致,孔子称赞他的德仁,说他“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善哉回也”。据传说,当时有的同窗认为孔子对颜回的评价过高,很不服气。有一天,他们出了个点子,想考验颜回一下。见颜回走来,就派人绕道于前,在路上偷偷放下一锭金子,然后躲在一边,远远地看他如何处置。
颜回突然发现了路上闪闪发光的金子,拾起来一看,不禁一愣,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一行小字:“天赐颜回一锭金”。他摇了摇头,把金子翻过来,在另一面也写了一行字:“外财不发命穷人”。写完后,把金子仍放在原处,拂袖而去。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大家从心里更加佩服颜回。
孔子还说过:“我自从有了颜回,在他的影响下,弟子更加亲密团结”。但由于颜回用脑过度,二十九岁时,头发全白,不幸在四十岁病死。颜回死后,历代统治者都为他封官晋爵,唐朝赠封他为兖公,宋朝封他为兖国公,元朝封他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又尊为复圣颜子。
百度百科-颜回 (孔子弟子;孔门72贤之首;复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