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_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特等奖

tamoadmin 2024-09-05 人已围观

简介1.学弈原文2.学奕译文 两小儿辩日译文3.教资干货:初中语文《杞人忧天》教学设计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的目录5.文言文中的意思是?6.杨氏之子教学设计(8)7.说课稿初中注音 xué yì[编辑本段]原文 学弈 《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e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u)将至,思援弓缴(zhuo)而射

1.学弈原文

2.学奕译文 两小儿辩日译文

3.教资干货:初中语文《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的目录

5.文言文中<<两小儿辩日>>的意思是?

6.杨氏之子教学设计(8)

7.说课稿初中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_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特等奖

注音

xué yì

[编辑本段]原文

学弈

《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e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u)将至,思援弓缴(zhuo)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u)若之矣(yi)。为是其智弗若与(yu)?曰:非然也。

[编辑本段]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却学的不如前一个。能说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编辑本段]注释

学弈(下棋)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秋,任命,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弈者也。使(让)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只听)弈秋之(的)为听(教导);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拉)弓缴(箭)而射之(天鹅)。虽与之(前者)俱(一起)学,弗(不)若(比)之(前者)矣(好)。为(因为)是其(后者)智(智力)弗若(不如)与(吗)?曰(答):非(不是)然(这样)也(的)。

弈:下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本文指带有丝绳的箭。(读音:zhuó)

之:天鹅。

之:前者。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为:因为。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其:后者。

然:这样。

思:想。

[编辑本段]来源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邹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这段古文共有4句,有三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定是高手如云。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第三层(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我可以说:完全不是。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只有四句话,却层次分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道理,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文言文的简洁精炼由此可见一斑。 (多查阅孟子和孔子资料)

[编辑本段]读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读课文时的基调:

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

[编辑本段]感悟

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

[编辑本段]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 教诲 俱学 弗若 曰 矣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1、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2、范读激趣、领读通文

3、熟读成诵、疏通文意

4、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6、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时,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警句的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

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而现代的教育家也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我先范读课文两遍,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领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贯通全文。

弄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我用点拨教学法,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我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能从古文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第五个环节时,我先出示两个问题: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弄懂两个人学习效果的不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得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处理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讲完课文后将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些文言成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说明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学习结果,对比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充分揭示了课文蕴涵的道理。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成功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是孟子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这则故事说明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专心致志和思想老开小差,学习效果是很不相同的。

补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3次搬家。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孟子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他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几乎没有人纳他的治国思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坚持以“人”为本。

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编辑本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课文,自读自悟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解。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和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书读课文,学会背诵

难点: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活动:听音乐,出示课件——大海的画面。

师问:看图,你想到了那句名言?

生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生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3: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必待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 ……

师谈:一个人要有所舍,才会有所得。社区懒惰,得到勤奋;舍去玩耍,得到知识;舍去三心二意,得到成功。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成为大海,容纳更多的知识,更多的道理。

二、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师:大家平时有何爱好?(生说)

师:看来,大家的爱好可真不少。(课件出示)看这个人的爱好是什么?

生:我看出来了,他们在下棋。

师:这幅图的背后有一个小故事,两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孟子写下了这篇文章。(板书:学奕)

三、 启发质疑,初步理解

师:“奕”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学奕”是什么意思?看到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

生1: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下围棋的?

生2:我想知道,他们两个学习之后的结果如何?(板书问题)

师小结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下面环节。

四、 教授课文内容:

一)、有信心,就会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出示课件)

二)、结合注释读明白。(出示课件)

1、自己学习,扫清生字词,划出不会读,弄不懂得语句;

2、小组合作,互读找不足;

3、派出一名代表,用自己的话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三)、理解大意读通顺。

1、找学生读;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齐读;

4、老师范读;

5、师生互读。

五、抓关键语句,分析

师:你感到文章中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划出,默读一遍(出示课件)

师:两个学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学生答)

再次指读此句,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五、 背诵,抽查。

六、 联系实际,理解感悟。

师:课前大家谈了自己的爱好,现在看来,光有兴趣行不行?谁来背诵课文?(学生举手,叫起两位学生)

师:如果他们二人现在开始比赛,你能料到结果吗?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

生:非然也。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是他们的老师不同吗?他们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位学生又是怎样的人?

师:“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

师: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三心二意的事吗?说给大家听。从这个事情当中你有何认识?

总结:我们看,不管下棋还是干其他事。智力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什么?是态度,这真是态度决定一切。

七、总结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课件)

1、有信心(成功了一半);

2、结合注释读明白;

3、理解大意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4、抓关键语句,分析;

5、背诵,积累。

6.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要领悟真谛!

八、阅读强化训练

1、课件出示孟子格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利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试着学习,达到理解背诵。

2、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试着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感悟: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要领悟真谛!

关于弈秋

古代围棋名手。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手,并成为象征性名词。后世称某高手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水平与国手相当。

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力师。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另一个学生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

《弈旦评》上是这么写的: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棋要专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大师,偶然分心也不行。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从旁边路过。悠悠的笙乐,飘飘忽忽的,如从云中撒下。弈秋一时走了神,侧着身子倾心聆听。此时,正是棋下到决定胜负的时候,笙突然不响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请教围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何对答。不是弈秋不明围棋奥秘,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

这两则小故事都记载在史书上。人们把它记下来,大概是想告诫后人,专心致志是下好围棋的先决条件。

出现弈秋这样的高手,说明当时围棋已相当普及,可以肯定,象弈秋这样的国手不只一人。弈秋是的,春秋战国延续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唯一的一位棋手,也是我们所知的第一位棋手。

学弈原文

1. 统编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全册(五年级下册)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 原发布者:孙帅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一、指导思想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23831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着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一)总体分析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季正式使用。

全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全册教材共安排六个语文园地和四个口语交际。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五单元安排了一个习作例文”,也没再安排语文园地。

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其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

2. 部编人教版语文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本课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力求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2. 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文中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水的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在朗读中感悟“落、打、飘”的不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识字、写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赶快来猜猜吧!对,是水,水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水即能帮助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

2、生读课题:我是什么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学习蓄势。)

二、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想知道水都有哪些变化吗?那你们就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

强调标出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 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三、认识生字: 1、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带生字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2、多媒体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设计意图:在识字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学习好的识字方法,进而全面提高识字的能力。

然后用活泼多样的认读方式,及时巩固识字成果。) 四、写字指导: 生字认会了,老师还想看看你写字的水平呢! 1、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

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教师巡视,学生书写这几个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4.教师巡视,学生观察字帖,自主完成本课其它几个生字的书写,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观察与分析字形是写好字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这种能力要逐步地加以培养。

在此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五、尝试运用: 同学们写字写得很认真。你能给它展示一下你的说话能力和读课文的水平吗? 1、给生字找朋友,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

同学间进行。 2、同桌一起合作读课文,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六、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时,巩固所学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七、课堂检测: 1.给下面的字找朋友。(用线连起来) Yān jià qì guàn gàI fú bào huǐ zāI zà o b áo 毁 灾 稼 淹 器 灌 躁 暴 雹 浮 2.看拼音写汉字。

ZāI hàI diàn qì fú lì shàI hēI xiǎo chí ( ) ( ) ( ) ( ) (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一、复习旧知: 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语。 (设计意图:低年级始终以词句教学为主。

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二、谜语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教师说谜面,学生猜,回答)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云) (2)线儿又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

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 (3)白色花无人栽,无根无枝又无叶。

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呀?(播放水的)

2、提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是什么》(板书),全班齐读课题。

3、质疑激趣: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吧?此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疑问)“我”指的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先标出来,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下面的字你都认识吗?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想办法认识它们。

晒 飘 浮 傍 冷 珠 硬 雹 溪 奔 洋 舞 灾 坏

(2)、出示字词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以下生字的读音。

翘舌音:晒 珠 后鼻音:傍 冷 硬 洋 前鼻音:奔 平舌音:灾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4、朗读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三、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

2、交流时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效果怎样?

雹 晒 飘 浮 冷 硬 洋这些字可以用熟字加部件的方法识字,并联系实际说说部首的意思。

3、给这些生字组词。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生字,学生拼读字音并给这些生字组词。

2、学生分析识记生字的字形。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冷:左右结构,左边是两点水,右边是“令”字。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右边“令”字最后一笔点不要漏掉。

江:左右结构,与水有关,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工”字。

坏: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右边是个“不”字。

极:左高右低,与熟字“级”比较识记。

常:认识“小”头,指导学生写好带小字头的常字,与“党”字比较识记。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讲评学生的书写。

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哪个出版社的最好

人教的出版社最好!例如 草虫的村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

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 (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集本上。

《观 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 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

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

5. 人教版中小学课本收录的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课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部分文言文作品,具体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以及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中学七年级上册: 5 童趣 10 《论语》十则 15 古代诗歌五首 1.《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3.《钱塘湖春行》 4.《西江月》 5.《天净沙秋思》 20 山市 25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 30 寓言四则 3.《智子疑邻》 4.《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5 伤仲永 10 木兰诗 15 孙权劝学 20 口技 25 短文两篇 1.《夸父逐日》 2.《两小儿辩日》 30 狼 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1.《陋室铭》 2.《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5 诗词曲五首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赤壁 3.过零丁洋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山坡羊潼关怀古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1.饮酒(其五) 2.行路难(其一)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己亥杂诗 九年级上册 17 智取生辰纲 18 杨修之死 19 范进中举 20 香菱学诗 21 陈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对 24 出师表 25 词五首 《望江南》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武陵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所欲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 曹刿论战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 《诗经》两首 1.关雎 2.蒹葭望纳,谢谢。

6.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甫姬颠肯郯厩奠询订墨曰:非然也。

希望纳,O(∩_∩)O谢谢~~~。

7. 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体上有哪些变化

一、教材传达新理念重视阅读、关注思维的发展,在细微处引导家长、教师,这是新教材传达的理念。

二、教材的深度体现在思维发展上从第一课《中学时代》开始,新教材的编排设计就体现出具体方法技能的学习指导,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综合运用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习得方法、努力践行。三、教材的变化,对基层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出新的挑战,对他们教学理念、教育意义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进行着深层次的“拷问”。

扩展资料:

教材制度沿革:这“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教材发展情况,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教育部制定统编教材,各地教材也初步百花齐放,语文课刚刚恢复独立设置。

1985年,在《 *** 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导下,开始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第二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改革统一的教材制度,也就是要在统一要求和审定的前提下实行教材的多样化。

到了1991年,九年义务教育的“五四制”和“六三制”两套教材诞生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投入使用后,广东、四川、上海、浙江、北师大等各自出版的教材经过送审,也在各地进入了课堂。

1999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引入教材的竞争机制,各地又开发了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2000年秋季的开学季,新的语文教材出现在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同时正式实施,已经对古诗词教学做了更高要求,并且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而北京在2007年使用的本地新教材中,就曾进行过关于鲁迅文章的篇目调整,放弃了《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名篇,选择了《铸剑》。另外,还加入过金庸的内容。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下,教育部再次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这个于2012年秋季开学执行的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增加了需要背诵的篇目。

这一次,耿玉苗特意先看了下识字的部分,“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认的字是300个,但只要求会写其中的100个,突出了多认少写。”这一点,符合她对孩子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认知,“6岁左右的孩子,手上肌肉群还不是很发达,他们写字是很麻烦的,认字倒很快。”

在给新生下发课本的那一天,耿玉苗记得,孩子们比较容易 *** 图和大字吸引,便于集中注意力,“插图改变很大,画得挺可爱,更符合儿童的特点,画风上还结合了民国课本的一些内容。”而其中的古诗文篇目比重依然是加大了,小学教材 *** 有129篇,初中是132篇。

教育部教材局回应《中国新闻周刊》称,这是基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让孩子在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多接触古诗文,多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然后精选古诗文,语文课程标准里推荐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诗词,又有反映热爱祖国、积极奋进的名家名篇,都是需要我们传承的。”基于“人文精神”和“语文要素”双线结合的选文要求,编写组此次放入了鲁迅的《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兼顾经典性和时代性。

整体而言,课文数量是有所减少的,但又增加了课外衍生阅读。比如,小学阶段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初中设置了一定量的自读课文和名著导读。

学奕译文 两小儿辩日译文

原文

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编辑本段注释

学弈(下围棋)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秋,任命,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弈者也。使(让)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只听)弈秋之(的)为听(教导);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拉)弓缴(箭)而射之(天鹅)。虽与之(前者)俱(一起)学,弗(不)若(比)之(前者)矣(好)。为(因为)是其(后者)智(智力)弗若(不如)与(吗)?曰(答):非(不是)然(这样)也(的)。

弈:下围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本文指带有丝绳的箭。(读音:zhuó)

之:天鹅。

之:前者。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为:因为。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其:后者。

然:这样。

思:想。

囧:囧

来源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邹县)。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这段古文共有4句,有三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定是高手如云。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第三层(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我可以说:完全不是。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只有四句话,却层次分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道理,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文言文的简洁精炼由此可见一斑。 (多查阅孟子和孔子资料)

读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读课文时的基调:

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

感悟

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要领悟真谛!

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 教诲 俱学 弗若 曰 矣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1、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2、范读激趣、领读通文

3、熟读成诵、疏通文意

4、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6、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时,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警句的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

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而现代的教育家也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我先范读课文两遍,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领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贯通全文。

弄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我用点拨教学法,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我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能从古文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第五个环节时,我先出示两个问题: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弄懂两个人学习效果的不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得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处理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讲完课文后将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些文言成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说明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学习结果,对比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充分揭示了课文蕴涵的道理。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成功

编辑本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课文,自读自悟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解。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和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书读课文,学会背诵

难点: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活动:听音乐,出示课件——大海的画面。

师问:看图,你想到了那句名言?

生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生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3: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必待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 ……

师谈:一个人要有所舍,才会有所得。社区懒惰,得到勤奋;舍去玩耍,得到知识;舍去三心二意,得到成功。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成为大海,容纳更多的知识,更多的道理。

二、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师:大家平时有何爱好?(生说)

师:看来,大家的爱好可真不少。(课件出示)看这个人的爱好是什么?

生:我看出来了,他们在下棋。

师:这幅图的背后有一个小故事,两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孟子写下了这篇文章。(板书:学奕)

三、 启发质疑,初步理解

师:“奕”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学奕”是什么意思?看到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

生1: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下围棋的?

生2:我想知道,他们两个学习之后的结果如何?(板书问题)

师小结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下面环节。

四、 教授课文内容:

一)、有信心,就会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出示课件)

二)、结合注释读明白。(出示课件)

1、自己学习,扫清生字词,划出不会读,弄不懂得语句;

2、小组合作,互读找不足;

3、派出一名代表,用自己的话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三)、理解大意读通顺。

1、找学生读;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齐读;

4、老师范读;

5、师生互读。

五、抓关键语句,分析

师:你感到文章中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划出,默读一遍(出示课件)

师:两个学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学生答)

再次指读此句,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五、 背诵,抽查。

六、 联系实际,理解感悟。

师:课前大家谈了自己的爱好,现在看来,光有兴趣行不行?谁来背诵课文?(学生举手,叫起两位学生)

师:如果他们二人现在开始比赛,你能料到结果吗?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

生:非也。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是他们的老师不同吗?他们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位学生又是怎样的人?

师:“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

师: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三心二意的事吗?说给大家听。从这个事情当中你有何认识?

总结:我们看,不管下棋还是干其他事。智力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什么?是态度,这真是态度决定一切。

七、总结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课件)

1、有信心(成功了一半);

2、结合注释读明白;

3、理解大意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4、抓关键语句,分析;

5、背诵,积累。

6.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要领悟真谛!

八、阅读强化训练

1、课件出示孟子格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利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试着学习,达到理解背诵。

2、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试着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感悟: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要领悟真谛!

教资干货:初中语文《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人)请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寓意: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

两小儿辩日

孔子去东方游学,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看起来像圆车篷大。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盘盂一样大,这不是远的时候小而近的时候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认为你的智慧比别人多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的目录

《杞人忧天》是一篇语言简练且意义深刻的文言寓言。通过讲述杞人因为担心天地崩坠落而废寝忘食最终被晓之者劝解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这则寓言故事不仅语言上充满思辨色彩而且内容上赋含了先民的思想故事,体现了先哲的思想境界,借此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奥妙。小编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依据课文注释及工具书,掌握重要文言词句,读通文章大意,并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能结合情节分析形象,总结寓意,得到人生启示。

3.学会运用文章以对话展开情节的表达方式,体会文章逻辑严谨、文气贯通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积累文言知识与文言词语,明了文章大意。

难点:准确理解文章寓意,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点明了?忧?。?忧?指的是忧虑、担忧。?杞人?忧虑哪些事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杞人忧天》,一起去了解这个故事。(板书课题,集体朗读)板书:杞人忧天 忧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把握重要实词。

2.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次圈画没有解决的读音和重要词句。(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朗读,带领学生整体解决文章中的疑难。)

3.再次齐读(带着问题进行朗读)。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明确:杞国有个人整天神色忧虑,担忧天会塌地会陷,使得自己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有一个人就去开导他,为他解释天、日月星辰以及地存在的状态,一经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小组讨论:杞人为什么会?废寝食?试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忧天地崩坠,身所寄。板书:起因?担心天地塌陷

2.提问:?晓之者?开导?杞人?的理由是什么?杞人一开始信服了吗?从两者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两人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理由是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人们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天空不会坠落;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也不会对人有伤害;大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人们整天在地上活动,大地不会陷落。杞人不完全相信晓之者的劝导,又提出了另一方面的担忧。从两者对话中,可以看出杞人性格比较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晓之者比较理性,关心他人,大度从容。

板书:发展?晓者开导;结果?放下忧虑

3.同桌讨论:从这则故事当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确:我们可以不必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

4.再次朗读课文,相互交流探讨:杞人对天地、日月星宿的思考以及晓之者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在古时候,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的阶段,此刻如果有人能够对自然存在的状态产生疑问,表现了这个人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优秀品质。但这个杞国人因为思考这些问题而导致自己整天处于忧虑状态,因此影响到自己的现实身心生活就不妥当了。在这个世界,未知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应该做到去思考、去探索、去认识,而非自顾自的忧虑。

从现阶段看,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延伸

这则寓言展现人物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对话表现出来的,请仿照这种形式用现代汉语写一写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本节课后的收获。

2.查找《列子》的资料,对比阅读《两小儿辩日》和《杞人忧天》,谈谈你对《列子》内涵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比较易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多次朗读并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学生们基本上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启示。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以朗读为线,以提问的方式将课程不断推进,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对话,让寓意默会于心。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杞人忧天》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各位考生带来帮助。祝愿各位考生都能认真备考,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欢迎大家及时在本平台查看!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教资干货:初中语文《杞人忧天》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文言文中<<两小儿辩日>>的意思是?

第一部分 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教学

扣问教学

1.拼音教学就应是枯燥与单调的吗

2.常用拼音学习情境有哪些

3.以识字为重点,其他内容与形式的语文训练便可以削弱、忽视吗

4.课堂教学为什么体现不出识字、读书的重点和层次

精彩课堂

《ie、ue、er》教学实录

《zh、ch、sh、r》教学实录

《ang、eng、ying、ong》教学设计

《笋娃娃》教学实录

《识字2》教学实录

《识字4》教学案例

《识字7》教学实录

《姓氏娃娃》教学案例

《妈妈睡了》教学实录

同课探究

两位教师的“a、o、e”教学

第二部分 口语交际教学

扣问教学

1.您创设的交际情境有效吗

2.口语交际教学的交际性体现了吗

3.学习方式体现交际性了吗

4.口语交际教学怎样做才能以生为本

精彩课堂

自然流淌成童诗——刘晓军老师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实录

学会祝贺——刘军老师口语交际课堂实录

一块面包——于永正老师“言语交际表达训练”课堂实录

《代人购物》口语交际教学纪实

我读的一本书——高为老师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教师节,老师送给学生的礼物——孙建锋老师口语交际教学实录与思考

情动辞发情满课堂——李星明老师口语交际课《毕业礼物》教学实录

第三部分 阅读教学

扣问教学

1.课堂上,您在乎过学生的感受吗

2.课堂表演价值何在

3.课堂教学,您的行为都有效吗

4.张扬个性不是纵容个性

精彩课堂

读中感悟说中积累演中迁移——《四季》教学实录

《难忘的一天》教学实录

《酸的和甜的》教学实录

指尖上的智慧——薛法根老师《天鹅的故事》教学谈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珍珠鸟》教学实录

《飞夺泸定桥》教学实录

《黄河的主人》教学实录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观潮》教学实录

同课探究

两位教师的《两小儿辩日》教学

第四部分 写话与习作教学

扣问教学

1.小学语文习作为什么会“失真

2.小学习作教学应有怎样的策略

精彩课堂

低年级写话课堂实录

说说,画画,写写——于永正老师口语交际、作文教学实录

吃西瓜——张化万老师习作教学实录

《摔鸡蛋的学问》教学实录

生活中作文——写回信——徐鹄老师作文指导、讲评

《校园一角》教学实录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教案与说明

“包公审案”——指导学生初学评改作文教学实录

习作互评自改教学课例

《小米粒》习作教学实录

《小米粒》习作讲评课

《一件成功的事》习作指导课教学实录

《一件成功的事》习作评改课教学实录

同课探究

李冰霖老师的两个“小伙伴”教学

第五部分 综合性学习教学

扣问教学

1.语文综合性学习姓什么

2.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语文大课程观了吗

精彩课堂

芝麻开门

悠悠黄河情——中高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花”重锦官城》综合实践活动

《鸟的天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我的小伙伴》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综合性活动课设计——从《草船借箭》引开去

《我爱你,汉字》综合性学习

让教坛群星灿烂(代后记)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8)

两小儿辩日《列子》目录

题目注音

原文

注释

译文

读法

科学解释

作者介绍

人物

人物介绍

主旨

人物介绍

主旨

[编辑本段]题目注音

两小儿辩日 (liǎng xiǎo ér biàn rì)

[编辑本段]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编辑本段]注释

及:到。

辩斗:辩论,争胜负。

故:原因,缘故。

以:以为,认为。

去:距离。

日中:正午。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

为:是。

沧沧凉凉:清清凉凉,天气凉爽的样子。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决:决断,判定。

孰:谁。

汝:你。

[编辑本段]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孩子正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像车顶盖般大。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物体看起来小而近的物体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物体感到热而远的物体感到凉的道理吗?”

孔子判断不了。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编辑本段]读法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编辑本段]科学解释

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两小儿辩日》里的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 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 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一种观点是: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来看太阳,就显得太阳大。中午云气消散,就显得太阳小,其实太阳的大小并没有变。

另一种观点是:太阳高度不同,大气折射率不同,早上太阳高度角低,折射率大,所以太阳看起来大。

还有一种观点是: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还有,中午较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较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较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较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 后期成书。秦始皇焚书坑儒,《列子》被禁。汉初崇尚黄老,《列子》得行于世。汉武帝独 尊儒术,罢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间。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刘向将《列子》编成八篇, 藏于内宫秘府。东晋时,张湛撰《列子注》问世,《列子》得以广泛流传。《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编辑本段]人物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两小儿:善于观察,执着探究,大胆质疑.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泥鳅山;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编辑本段]主旨

多角度思考问题,学无止境.

补充一下另一篇课文学奕 这样大家看起来,会比较方便啊!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是孟子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这则故事说明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专心致志和思想老开小差,学习效果是很不相同的。

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3次搬家。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孟子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他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几乎没有人纳他的治国思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坚持以“人”为本。

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英文

The autumn of , the country of it is well the too.Make two people of autumn in , its one person with concentration with the result that ambition, however the autumn of it is to hears;One person although hear it, a the heart thinks will to, think the bow of pay but shoot it.Although with it the learns, if of .For ising its if with?My :Not however too.

断句[/title]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title]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人)让弈秋教两个人学习下棋,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一直认为天鹅会从头顶飞过,想拉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和他同学在一起学习,学习的成果却不如他同学。这能说他的聪明才智不如他同学吗?说:“不是这样的”。

英文:The playing chess fall is the human who the nation most will play chess. (some people) let the playing chess fall teach two people to study play chess, a person study plays chess time wholly absorbed, only listens to the playing chess fall the guidance; But another person, although is listening to the playing chess fall guidance, but he has thought at heart the swan will he flown from the top of the head, wants to take the arrow to shoot it. Although he and his schoolmate is studying together, the study achievement is actually inferior to his schoolmate the person. Can say that this is his intelligence and ability is inferior to his schoolmate? I said: It is not this.

注释[/title] 弈:下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1):的

使:让

诲:教导

惟奕秋之为听:只听奕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绳,射鸟用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于:句末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为:因为

之(2):他,之前一个人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学习目标是从身边的平凡的小事中,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 教诲 俱学 弗若 曰 矣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1、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2、范读激趣、领读通文

3、熟读成诵、疏通文意

4、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6、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时,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警句的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

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而现代的教育家也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我先范读课文两遍,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领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贯通全文。

弄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我用点拨教学法,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我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能从古文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第五个环节时,我先出示两个问题: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弄懂两个人学习效果的不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得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处理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讲完课文后将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些文言成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说明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学习结果,对比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充分揭示了课文蕴涵的道理。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成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课文,自读自悟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解。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和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书读课文,学会背诵

难点: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活动:听音乐,出示课件——大海的画面。

师问:看图,你想到了那句名言?

生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生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3: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 ……

师谈:一个人要有所舍,才会有所得。社区懒惰,得到勤奋;舍去玩耍,得到知识;舍去三心二意,得到成功。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成为大海,容纳更多的知识,更多的道理。

二、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师:大家平时有何爱好?(生说)

师:看来,大家的爱好可真不少。(课件出示)看这个人的爱好是什么?

生:我看出来了,他们在下棋。

师:这幅图的背后有一个小故事,两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孟子写下了这篇文章。(板书:学奕)

三、 启发质疑,初步理解

师:“奕”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学奕”是什么意思?看到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

生1: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下围棋的?

生2:我想知道,他们两个学习之后的结果如何?(板书问题)

师小结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下面环节。

四、 教授课文内容:

一)、有信心,就会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出示课件)

二)、结合注释读明白。(出示课件)

1、自己学习,扫清生字词,划出不会读,弄不懂得语句;

2、小组合作,互读找不足;

3、派出一名代表,用自己的话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三)、理解大意读通顺。

1、找学生读;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齐读;

4、老师范读;

5、师生互读。

五、抓关键语句,分析

师:你感到文章中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划出,默读一遍(出示课件)

师:两个学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学生答)

再次指读此句,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五、 背诵,抽查。

六、 联系实际,理解感悟。

师:课前大家谈了自己的爱好,现在看来,光有兴趣行不行?谁来背诵课文?(学生举手,叫起两位学生)

师:如果他们二人现在开始比赛,你能料到结果吗?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

生:非也。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是他们的老师不同吗?他们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位学生又是怎样的人?

师:“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

师: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三心二意的事吗?说给大家听。从这个事情当中你有何认识?

总结:我们看,不管下棋还是干其他事。智力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什么?是态度,这真是态度决定一切。

七、总结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课件)

1、有信心(成功了一半);

2、结合注释读明白;

3、理解大意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4、抓关键语句,分析;

5、背诵,积累。

八、阅读强化训练

1、课件出示孟子格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利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试着学习,达到理解背诵。

2、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试着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三心二意——失败

说课稿初中

2、 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 检查字词,指名朗读课文

 4、 分男女读课文,齐读课文

 5、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二)理解语句

 1、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为什么把这句话放在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2、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呼?是什么意思?再句中应该怎样读出感情?

 这句话的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3、 为设果,果有杨梅。

 ?设?应该怎么解释?

 谁为谁设果?可以看出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4、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以?示?曰?君?各是什么意思?

 从而可以看出孔君平是怎样的一个人?

 应该怎么读出来?

 5、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未?闻?夫子?应该怎么解释?

 从应声可以体会到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根据练习2 回答。

 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你会怎么回答?

 (三)感情朗读,试着背诵

 四、 总结拓展

 1、 你在这节课中收获到了什么?

 2、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回答?(教师举例)

 五、 板书设计

时间允许的话欣赏《两小儿辩日》《世说新语》两则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篇七)

 一、谈话导入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先去认识谁呢?

 板书课题,解释课题,理解?氏?之?的意思。对?氏?的解释可能发生分歧,学生可能认为?杨氏?是称谓杨家的女人,而理解为?杨氏的儿子?,?氏?在字典上也确有这样的意思。可以先存下这个疑问,在读文的时候自然会迎刃而解。

 二、读通课文

 1?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2?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通过教师的范读,纠正读破的句子。

 3?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可出示这样的思考提示:

 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

 学生能感知多少,就感知多少,先不强求正确,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2?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教师相机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点拨。结合课文的理解,说说课题怎样理解更为准确。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妙处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体会孩子语言的妙处,从而读出孩子的聪慧和机智。

 2?设想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突出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篇九)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初中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初中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

 《落日的幻觉》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中的自读课文。本单元课文全是探索自然奥秘的事理性说明文。从学习的思想情感目标分析,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周密的科学思想方法。从学习语文的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则要求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以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2、教材在单元中的作用

 本文是单元学习列车的最后一节车厢,有其特别的作用。可以将它当作对前四篇文章学习的一个知识性的总结和巩固练习篇章,从说明文学习的四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回顾复习,检验学生是否能明确掌握一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其中,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又以能分析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为重。

 3、教材学习存在的难点

 《落日的幻觉》的说明对象是落日时容易引起人们幻觉的几种现象,文章从物理、天文等角度对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说理较抽象,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二学生而言,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存在知识性的难度。虽然这些常见却不为大家所了解的现象能够极大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本文出现一些专业性词汇,也会造成学生的阅读困难。因此,教师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就成为了能否上好这堂课的钥匙。

  二、说学情

 初二(11)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与其他班级相比,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借此班比赛上课的我来说是一个充满的挑战。根据我对他们的了解,该班学生的竞争意识强,主动学习的热情高,语文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只要能激发起他们的争强好胜之心,让他们作好课前预习,我相信他们能很快地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

  三、说构思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一堂以知识竞赛为大框架的教学,确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构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3)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例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

 2、从写作的角度学习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来结构全文。

 (三)教学难点:分析本文(事理性说明文)的顺序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课文相关知识。

 教师:查找,设计课件。

  四、说教学方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形象联系法、指导归纳法、拓展思维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形象联系法、指导归纳法、拓展思维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自主学习课文。

 通过分组知识竞答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联想将课文当中的抽象说理转化为形象思维;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复习梳理学习说明文的整体思路;通过迁移联系把物理所学新知、语文旧课知识熔为一炉,体会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特点;通过看图写文加深对说明顺序在说明文中的重要性的理解,并反馈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深度。

 2、 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用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从网络下载了多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精美,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播放舒缓的音乐弥漫于学生自读课文时间段,营造一个愉快的、宽松的课堂氛围,促发思维的生成,并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创造能力,品尝想象带来的喜悦。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目的地到图书馆和网络世界中去搜寻所需信息材料,丰富拓展文化知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师发挥好知识竞赛主持人的作用

 因为整堂课以知识竞赛为大背景,所以教师对课文的讲解要尽量少,让学生担当课堂的主角,我只需要作好主持人的工作,时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语言多一些鼓动性和煽动性,就能很好地营造出积极热烈而又公正有序的课堂氛围。

  五、说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内容抽象生涩,语言虽有文却多专业术语,会妨碍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预习工作至关重要,上课之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并查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联系新开设的物理学科,进行学科渗透学习,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激发起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学习的重点落脚在对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掌握上,重点突出在对说明顺序和方法的分析运用上,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前后的迁移练习。指导学生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参与自主学习,从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胜利的自豪感。

  六、 说教学程序

 (一)前言:说明本堂课以知识竞赛的方式进行,用鼓动性语言激发学生的争强好胜心。

 (二)导入:请学生观察四副,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由此联系古文《两小儿辩日》,使学生对两小儿不同结论产生置疑,进而引出落日会造成一些幻觉的话题。展示标题《落日的幻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自主学习要求。

 2、根据学习要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明确自读课文时间并按照要求阅读文章。)

 3、检查学生对字词的预习

 4、弄清本文文体。(说明文分类的标准)根据刚刚学到的新知识,分析本文应该属于哪种说明文。

 5、如何引出说明对象。根据以下提示阅读1——3自然段,回答填空题。

 6、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他们勾画的语句。

 7、根据让学生用科学道理来解释落日中的几种幻觉形成的具体原因。

 (1)图一

 (2)图二

 (3)图三(迁移物理知识,让学生用“色光的混合原理”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4)图四(迁移物理知识,让学生用某个物理实验来举例说明这种现象)

 (5)图五(迁移语文旧课所学知识来解释原因)

 8、以提问引出小结。

 (四)再读课文,实践学习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旧知复习:说明顺序。

 (2)4——7自然段写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了什么顺序?

 具体来说,属于逻辑顺序中的哪一种?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发言。

 2、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1)旧知复习:说明方法。

 (2)实践运用,判断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五)学以致用,各显其能

 请根据一定的说明顺利介绍这幅。要求:

 1、运用1—2种说明方法。

 2、字数200字左右。(交流写作成果)

 (六)结束课堂:盘点各组知识竞赛得分,得分最高组胜出有奖,单项表现突出者有奖。

说课稿初中 篇2

  一、说教材

  1.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质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②知道自然数还可以分成质数、合数与1三类。

 (2)过程和方法:通过100以内的质数表的制作,使学生学会合理选取学习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说学情

 《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概念多,理解难,易混淆。学生通过对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约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遵照课标精神,我取了动手操作,引导探索,发现规律,培养分类归纳的数学意识和品质的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因此,我在设计这个教学内容时分了这样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

 首先让学生从1到20中随意挑选5个数写出这5个数的约数,然后通过汇总整理归纳,使学生发现自然数还可以按约数的个数分成质数、合数与1。

  第二层次:

 接着通过判断一些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以及掌握质数与合数的判断方法。

  第三层次: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制作一张质数表。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就设计了4张数表,让学生通过对数表的选择,来感悟学习材料的选择对方法的应用是有影响的。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今后在研究问题时,要注意选择最方便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找2到50中的质数这一环节,我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互相交换意见,这样学习方式就变得多样化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从而自发地掌握了学习方法。整个过程,从思维的形式上说,是有联系的,有序的,处于“做数学”的水平。促使学生学习和反思“动脑”的方法,真正学会学习。

 第四层次:

 在制作完质数表后,我安排学生用质数表来判断质数和合数,使学生体会到质数表的优越性。

 第五层次:

 最后安排了一个小游戏,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以前学到的知识来介绍自己的学号。游戏练习、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学生都乐于积极参与,在收到巩固的最佳效果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说课稿初中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为德育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目标。并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魅力,以游戏化、情绪化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学习能力,在游戏中掌握锻炼方法;在竞争中提高运动技能。

  二、教材、学情分析:

 从以往的实心球教学情况来看,有大多数的同学不喜欢上投掷课,一是嫌器材又脏又重,二是嫌练习的形式单调乏味,如何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帮互助的体育品质呢?是我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首先从安全的的因素考虑,

  三、本课的重点: 初步了解各种投掷实心球的方法。难点:发力顺序及身体的协调用力。

  四、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投球的方法,通过本节课初步掌握一两种投掷方法。

 2、掌握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蹬地有力、协调;

 3、通过游戏的个性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竞争意

 识,在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的过程及设计意图:

 1、开始部分:

 首先是课堂常规,整队、集合、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然后是准备活动的第一小部分慢跑,以蛇形跑代替枯燥乏味的跑圈,并且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和器材,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小部分为拍手操,节奏强,气氛活跃。

 第三小部分紧扣本课教学内容,进行一个小型导入游戏,在基本部分开始之前让学生以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提高对实心球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游戏可以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拉伸运动,一举三得。

 2、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开始是学生自抛自接实心球,为投掷实心球做铺垫,自抛自接体现学生自主运动性,并且多种形式的抛接练习有一定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

 在投掷实心球的各种方法教学开始之前先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投掷练习,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并提出问题进行投掷练习,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强调发力顺序和身体的协调用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投掷实心球时的发力顺序。

 基本部分第二部分为两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穿越雷区,让学生

 用自己手中的实心球组成雷区,充分利用了器材。游戏的形式为集体争先,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通过双脚跳过实心球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做到一节课中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发展。

 第二个游戏是搬运工,实际是通过此游戏达到回收器材的目的。并且在游戏过程中还涉及到搬运顺序的问题。在游戏开始之前让各组学生集体研究搬运对策,真正体现学生合作学习,在游戏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部分为放松,模仿海浪,让学生拉手,重点放松四肢。

说课稿初中 篇4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制初中三年级思想政治第十二课第二框《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 本课地位

 本课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初二思想政治讲的是法律常识,是通过对法律知识的传授逐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维权能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法律常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当前消费生活中屡屡发生侵权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讲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对于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 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2、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

 3、 解决消费纠纷的正确方式和途径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三、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下面阐述确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依据:

 从理论上讲,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正在实施依法治国战略,要让全体公民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一定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要加强法律常识的教育和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部很重要的法律,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享有合法的权益有哪些和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实践上讲,学生也是消费者,在日常消费行为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消费问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我国法律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也应让学生了解维权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1、理论引导。通过讲述有关的法律知识和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理论上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实践锻炼。通过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消费现象,使学生感性的了解作为消费者享有的权益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

  四、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我对本课的设计如下:

 首先,遵循教育原则,必须了解教育对象。根据初三学生的认知能力、身心特点,我运用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从认知能力上看,初三学生的抽象思维日益占主要地位,但是,初三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局限性,进行抽象思维往往还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柱,独立思考时容易出现片面性,因此,在讲述本课时,我应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从身心特点上看,初三学生的积极情感在学习和交往中逐步发展。但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他们容易接受一些消极影响。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应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

 最后,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具体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播放录象片《山西酒案》,通过现实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2)发放课堂调查表,调查一下作为一名消费者,学生是否具有必要的消费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本环节的设置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兴趣。

 (3)在调查的基础上教师趁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你该怎么办?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4) 投影案例,让学生结合案例谈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总结全课:播放歌曲《雾里看花》让学生结合歌曲复习本课内容。

  五、遵循目的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和学以致用性原则,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为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能力,我设计了本课的课后练习:做一次本地区消费者维权情况调查。本活动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符合政治教学的目的。

  六、 教学手段: 投影 多媒体 录音机

 运用这些媒体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最后,为了对本课的知识结构有所概括和总结,突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我设计了板书设计如下: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基本法律

 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和要求赔偿的权利

 二、消费者享有合法权益

 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

 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享有人格尊严、

 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到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

 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三、消费者维权途径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